龙伏生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任弼时中学 江西吉安 343000
不论在哪一个班级里面,总会遇到一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叫做差生,现在换了个说法叫“后进生”,其中多了一层意味,即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够后起直追。那么如何将所谓的差生转化为优生,给予后进生足够马力的发动机呢?作为教师在其中又扮演着怎么的角色,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一、转变眼光,改变态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信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共同建立。很多教师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会抱怨“剃头挑子一头热”,会感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殊不知作为青春期的学生是敏锐而又敏感的,他们能从教师的眼里看到关心之外的不耐烦,能看到谆谆教导背后的有色眼镜。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相信后进生有进步的可能,如果没有真正做到放下成见听之知之,必然无法与后进生构建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从而加大工作的难度,甚至让原本脆弱的信任雪上加霜。
人不论大小,身处什么位置,都具有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尊重后进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帮后进生从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活动不集中、理解较慢、表述混乱、知识迁移能力差、做事经常出错的泥淖中摆脱出来。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当师生之间构建起基本的信任之后,便有了合作进步的可能。推着走不如引着走,引着走不如给学生自己一个发动机。
好奇心一直都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中国教育家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摆脱自己的舒适区,就应当让他们在陌生的领域里发现闪光的内容。因为了解,所以懂得,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后进生挑选出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定义和逻辑思维的。他们可以从中发现某些使之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从而激活渐渐萎缩的神经,治愈对学习的惰性和虚弱。
三、发现亮点,因材施教
同样是感冒,导致的原因却多种多样。找出后进生的原因,其实是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区分类型,从而因材施教,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学习,有的是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导致的,有的则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可能是基础知识不牢,知识体系有所欠缺。所以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辨别每个学生属于哪一种材质,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在哪里。对于一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一味地帮他去补习基础知识只会适得其反;对于一个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总是让他端正学习态度更是南辕北辙。
所以在平时教师应该多接触、多观察,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之后从他们身上寻找亮点,通过这些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或者说他们的闪光点比较隐晦,一时难以发掘,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尝试着主动引导,和学生共同来发现、创造自己身上的优势和特长。这样会让学生渐渐自信起来,找到前行的动力。
四、把握教学节奏,做到备课充分
班级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众多学生在一起进行课堂学习,但是一堂课上教师只有一位。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那么教师如何把所致授课节奏,进行最有效的内容输出呢?
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首先,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其次,在一些重要要知识点上适当地放缓速度,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顾及后进生的反应,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后进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后进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第三个方面是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把后进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容易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不顾此失彼,最重要的还是做到认真、科学地备课。将不打无准备之战,师不授无准备之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育对象不能分得太细,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好,反应快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以及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时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五、教师家长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家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老死不相往来的。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充分沟通,才会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长,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甚至抵消。”这本书的内容虽然针对的是儿童教育,但是其中的观点对于中学教育依然有指导意义。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亲自出马,孤军作战,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产生,不仅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系。所以仅靠教师自己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而应该承担起一位导演的角色,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譬如在我的班级上曾经有一位插班的女同学,上课期间特别爱吃零食,尤其是甜的东西,听课不专心,成绩一直排在后几名,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候应该怎么做?我自己做了一些调研工作,从她的同桌、班级好友了解到一些情况,这位女同学喜欢发呆,一发呆就要吃东西。意识到可能有更深层的缘由,我拜访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才知道是因为家中从小与她亲近的长辈去世,这才染上了爱吃零食的习惯。得知隐情后,一方面,让家长多与这位同学耐心交流,打开心声,慢慢放下悲伤,另一方面,一次上课的时候这位女同学又忍不住吃藏起来的甜食,我问她是否可以和我一起分享。我夸她挑的零食很好吃、很甜,并开导她其实她自己本身就可以很甜,有些人虽然离开了,也希望能在你脸上看到笑容。课后女孩主动把她的零食和同学们分享,并且慢慢放开悲伤,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也再没有在课堂上吃过零食。
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这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心力投入其中,在学生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养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在我们认真对待后进生,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