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丽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本文结合本校“十三五”课题--目标引领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学习
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让生活情景融入课堂,让学生有趣并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使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这是有效课堂的精髓,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效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本来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之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可以适当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具有挑战性,形成更大的内部动力等。另外,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及心理安全感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动物过桥的童话情境:这天,阳光明媚,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牛提议:这里有座桥,咱们一起过桥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幅图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很快地进入到探索的境界。
二、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出示两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要求同学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在用数方格、重叠割补、目测等方法中,只有数方格的方法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我又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矛盾冲突出现了,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样一个欲解不能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进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环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疑问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是丰富的,他们的学习是有效的。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注入”还是学生经过自主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不可能反映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信息,特别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及掌握知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此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合适、恰当的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1、对教材进行归类重组,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等学习能力。
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开课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疑:若要你做一个直径为40厘米的铁环需要多长的圆铁条?从而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测量圆的周长时渗透“化曲为直”的方法;再通过观察圆周长与直径的联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得出圆周率,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这就是教师的再创造。
2、活化例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材中有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活化”例题,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将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例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大胆地把例题改成:“体育课上,男、女生进行跳绳比赛,男生15人,共跳了1800个;女生10人,共跳了1350个。谁取得了胜利?”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求平均数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价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关于学习评价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整体成绩的提高是否成正比等,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以期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毅松:有效性:教学情境的价值回归小学教学设计,2007,1.
【2】方云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教学设计,2006,2.
【3】曾宝俊:如何高效率地利用课堂4O分钟小学教学设计,2006,12.
【4】吴烈: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小学教学设计,2006,1.
【5】聂艳军: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小学教学设计,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