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增勤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李增勤
        广西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537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需要在其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推动教学的完成。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此,我们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教材主题为基础,不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接班人。本文主要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历史;意义;教学措施

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有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即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作为教师应当注重经典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发扬高尚的民族精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对历史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底蕴需要依靠文化自信来体现,这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本要求,推进文化繁荣的内在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最后将实物、技艺、知识、思想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具有极高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通过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1]。
(二)弘扬优秀文化
在新时代对文化有着新的批判依据和标准,而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根源,它在实物、技艺以及思想知识层面上都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究其本质就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够促进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进步。
(三)巩固文化传承
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就应当不断巩固文化的传承,通过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育的结合,能够促进文化的一脉相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强大的文化自信。而这一自信需要依靠文化传承,文化传承能够给予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复兴。对此,将教育作为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构建针对性的传承体系,以此来推动文化传承的不断创新,有利于巩固传统文化,让文化代代相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高中历史教材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结构来编制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传授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将社会热点和史料知识结合于其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我们在学习“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荀子的相关思想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于荀子思想有关的史料,并结合这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荀子《荣辱》篇章中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为学生举出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例如,其中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2]。这句话就能够显示出荀子的思想观念。通过对荀子思想的进一步探讨,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儒家文化,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弘扬和传承。
(二)中外对比,追求理想人格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对比法将中外的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历史发展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一些问题进行中外对比,能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国人高尚的人格,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师夷长技和维新变法时,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是如何学习西方文化、技艺,寻求变革的,主要让学生体会维新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加入对这一历史阶段各种人物的分析,并将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维新运动相对比,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3]。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中国人对维新变法的认识。接着,可以搜集资料探究其他国家人对维新的看法。在中外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各种历史人物,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盛世危言》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郑观应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物,对他们的人格能有着充分的认知。在实际中外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可以将同一时期的中外人物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同一事件中外人物的看法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还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在学习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影响,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姓氏的起源。姓氏与分封制有着巨大的关联,很多姓氏都是来源于当时的国名。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分封制影响的认知,进一步感受自己姓氏的来源,激起学生心中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自觉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帮助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榕清.高中历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20):30-31.
[2]巴金兰,樊华惠.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省思[J].新课程·下旬,2019,(2):150.
[3]邓丽萍.如何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之中[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宁)论文集.2019:1-2.


课题类别:贵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00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