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以小学语文二年级童话故事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陈丽珍
[导读] 复述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陈丽珍
        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摘要:复述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复述能力,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效果。童话故事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文本,教育者要在教学中利用童话故事的特点,让初次接触复述课文的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并发展提高其复述能力,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文章以小学语文中童话故事文本为例,谈基于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复述策略 童话故事 二年级

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一个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在学生的复述中,不能完全照搬课文内容,要想象和归纳等,把故事变得更生动、更丰富,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复述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加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课标要求,教师二年级时开始在教学中渗透“复述”这一语言训练点。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都有这样的“借助提示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等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故事复述出来。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较弱,无法把握长篇的童话故事,无法完整地讲情节或是故事内容复述出来。或是在讲述的过程中,会有学生完完全全把课文“念”出来、背出来,没有经过自己语言的加工,无法将故事讲得生动。如何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以下将以小学二年级童话故事为例,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复述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润物细无声的传授学生知识,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思考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复述课文这一训练点,如若直接在教学环节中呈现,或是以课后练习的题目出现,这种类似于“考试”的形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枯燥,不符合其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在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中,教师可创设“讲故事大会”这一情景,在课件上也可相应呈现“讲故事大会”拉开帷幕这一背景图,并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讲,为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小毛虫头饰,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台下”的学生即刻化身为听众,并引导学生养成大胆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待学生讲述完之后,教师也能相应地进行点拨,或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创设各种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动讲述、分享的兴趣。

二、提炼关键词,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教育学者徐翠萍指出:“语文复述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要点或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做到准确、完整、连贯、流畅地表达出来。”但二年级的学生在记忆上、思维上还无法达到把握较长篇幅童话故事的水平,常常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而在二年级这个学段,部编版语文教材上编入要求进行复述的课文大都约有三四百字,甚至更长,复述的难度大。
我们可以在解读课文内容时,提炼出关键词,并相机进行板书。教师可以根据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主人公的心情、动作等相应地提炼出关键词。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中,在梳理课文内容时,与学生一起找出故事主人公狐狸、两只小熊,了解狐狸为两只小熊一共分了三次奶酪,分析他们每次分奶酪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相机提炼关键词。
    在学生复述时,引导学生借助板书上的关键词进行复述,这样既为学生理清了思路,也能适当的提示学生,能让学生整体把握住故事的内容,能将故事的重要情节不遗漏地复述出来,降低了难度。

三、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更丰富
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只关注把情节讲得完整,没有加入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语言表达训练的效果。在激发出孩子复述的兴趣,和利用关键词梳理完故事内容后,怎么样能让学生自主发挥把故事讲得更有趣、更丰富呢?
利用童话故事把动物、植物等世界万物拟人化,且想象丰富,生动有趣之余还富有教育意义的特征。发挥童话故事这一特点,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故事的留白处、结尾处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小毛虫》的小毛虫一课中,“它飞呀飞,渐渐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执教者可以利用故事这个不明确的结局,引发学生思考,小毛虫穿过蓝色的雾霭它会去哪里?会在这些地方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四、体会心情,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笔者在执教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复述时往往像是在背诵课文,达不到讲故事时的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所以,在学生能完整、丰富地将课文或是主要情节复述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将故事讲得更生动。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例如在执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中,狐狸第二次分奶酪时,熊哥俩又嚷了起来,解读 “嚷”字就是大声的叫喊,引导学生发现熊哥俩在这时生气的心情。可以让学生学着熊哥俩“嚷”着说话,还可以角色扮演,演出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深刻地体会其生气的心情。体会故事人物的心情不仅能深度的解读课文内容,更能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为其打下丰富的情感基础,讲故事讲得更生动。
综上所述,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复述课文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更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童话故事的复述中,创设情景,利用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达到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李丽 . 小学生语文复述能力的培养探究 [ J ]. 福建教育学院学
报,2017,18(11).   
[ 2 ] 路成利 . 利用复述策略 培养语文能力 [ J ]. 小学教学参考,2012(19).
[ 3 ] 郑安琪 . 复述,让语言之花绽放——统编版小学二年级复述训练策略
研究 [ J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
[ 4 ] 江洋,张承凤 . 小学生复述能力培养初探 [ J ] . 语文建设,2019(10).
[ 5 ] 李星高,尹华云,陆福胜,田小康 . 小学低年级学生复述能力培养的策略
[ J ].基础教育研究,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