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平
涿州市双塔中学 河北 涿州 07275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阅读对于初中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经典名著的阅读能够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开阔眼界,健全人格。但从当前学生阅读和教师指导阅读的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思考和总结,研究并改进措施,形成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的模式和相应的举措,发挥名著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名著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还可以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实现个人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但是由于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授课时间相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多是将名著阅读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于阅读数量和阅读成果一般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导致初中生在名著阅读时存在功利性、随意性和消遣性,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对此,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1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无序化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给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而很多学生也开始慢慢地喜欢上阅读。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最大的问题还是无序化,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师生没有开展系统、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而大多数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重布置轻评价,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数量和质量都存在很大差异,没有形成名著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
1.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功利思想严重
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书目《水浒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简·爱》中,着重展现作者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它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文学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初中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按照新课标要求去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去阅读整本书,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只是得到名著的碎片,没有理会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思想内涵,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2.1对名著阅读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
由于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名著阅读教学与指导工作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推荐与引导功能,让学生明白,在初中阶段哪些名著是最应该去阅读的,哪些是可以选读的,每学期应该读完哪些书,都要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对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筛选适合不同年级的名著素材,在阅读规划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教学进度,形成对课内阅读学习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又要考虑到每个年级学生以及个体学生的学龄特征、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不同阶段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确保初中生尽可能地阅读到真正适合自己身心发展需求的名著作品,进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性格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如在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在后期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也可以把《红楼梦》推延到高中阶段再读,这样符合学生的学龄特征和成长规律。
2.2挖掘名著核心价值
理解文本内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因此,在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带领班级学生深入浅出的品读鉴赏,促使初中学生了解名著的核心价值。以名著推荐阅读《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是一部初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著,多数初中学生从小就从电视剧、动画片或者故事书中获得了关于《西游记》的知识。但是如何促使初中学生学会感知课文小说,归纳故事要点,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与班级学生交流以往观看《西游记》的感受,引入新课。如:谁可以说说《西游记》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精神?在上述问题提出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将课文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一到七回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八到十二回唐僧出世,取经缘起;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众人成佛。在班级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节,为班级学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由仙石化成,典型情节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等。孙悟空表达了一种嫉恶如仇、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自由的理想主義精神。在逐一分析《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精彩故事大讲坛”为专题,邀请学生讲述西游故事。并依据《西游记》整体内容,分析重要故事情节。通过《西游记》整体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西游记》核心内涵,为其他名著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2.3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名著阅读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对名著资源的接触路径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借助纸质的书籍来进行阅读,而且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比如舞台剧、话剧、电影、电视、网络等,对原本的文字阅读进行取代。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在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时,教师也应该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应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名著阅读,并在这其中抓住巧妙的时机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得名著阅读得到有效的开展。例如,在当前,很多名著都被影视化和商业化,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在翻拍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因此与原著所呈现的思想和内涵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观看网络资源时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对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树立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名著和一些影视化的资源呈现出来,让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名著真正的内涵和价值产生理解等,为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开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2.4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针对很多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的随意化、消遣性阅读,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肤浅快速的略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感悟。对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记录内容,对相关板块进行科学分类,诸如字词积累、句段赏析、内容摘要、评论感悟等。对于这些板块,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品评。在这个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提供相对应的品评范例,让学生每一次的品评都有新的提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活着》《老人与海》等名著,都非常适合初中生进行精读并做读书笔记。
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初中教师应该正视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和尝试有效的应对性策略,切实发挥经典名著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让初中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鞠红.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
[2]丁培培.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7).
[3]戚红娥.名著阅读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