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下的“精准有效教学”新内涵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王刚 陶煜瑾
[导读] “精准与有效”是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条件.
        王刚   陶煜瑾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2
        摘要:“精准与有效”是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条件.它是精华与价值所在,是效率的象征,是教与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合拍”、“匹配”和“对位”,而极课大数据的强大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能更好的阐述精准有效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精准;有效;大数据
Ⅰ 精准有效教学的内涵
“精准有效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主张学习即操作条件作用,以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的指标,具体讲就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教学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数学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科学高效的现代教学模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极课大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深挖、数据分析,形成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实施方案,以下以数学试卷评讲来阐述其具体内涵.
Ⅱ 精准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
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依托极课大数据的扫描、统计、分析、提取的优点,精准教学素材的获得取得了操作上的便利,依靠极课大数据的强大统计和分析能力,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设计阶段可方便地进行精准优化,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对每个学生实现有效的关注已成为可能.

精准有效教学的要义之一在于“精准”:如图,在解答题第15题的处理中,依托极课大数据的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我们可以发现仅有三位同学有部分问题,所以,仅需在课前进行点对点式的交流.而对于解答题16题,本班得分率不高,由大数据统计可知,失分较多的情况分可为两种,即得分为4分和8分的两种,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这两种典型的做法,在细微处进行详细评讲.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进行精准化分割,精准到每个学生,精准到每个错误点上,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和每个错误点的精准化教学.
㈡基于大数据统计的有效化教学
精准有效教学要求学生日常练习并测量学习表现,测量的是学习行为的频率.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表现行为的正确或错误次数,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做同一类型的题目,在特定的极课错题本中将它们记录下来,就可以同时体现流畅度中的“准确度”和“速度”.学习表现的频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化,通过分析得到的频率数据,可以辅助教师和学生判定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

精准有效教学的要义之二在于“有效”:通过大数据统计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同一错误的发生频率,可以得出该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课堂效度,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的不断统计分析,动态的优化教学方法,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最准确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呈现与传递知识.
㈢大数据反馈下的适度评价
学习评价往往采用绝对评价标准、相对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多元化结构.建立在理性经验基础之上的绝对评价标准仅能体现出对学习者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基本要求,有益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以人为本和多元智能理念,新的学习评价还需重视采用个性化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
  
精准有效教学的要义之三在于:适度评价.现代学习评价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中的积极反馈比结果制更有效,因为从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更为全面和真实.通过大数据,考察学生对阶段性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所以通过大数据可以精准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从而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Ⅲ  结语
大数据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充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交织、融合和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构建新的教学关系,逐步塑造新的教学形态.首先,教学方式生成于数据分析使用之中;其次,数据采集与使用体现在教学方式中;最后,数据的使用与内涵是教学方式的情景化、具体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