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孔伟东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孔伟东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斯村小学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其在我国家教育事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本文尝试对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开展策略
一、小学科学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强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其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对其课程实践性进行体现,使得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在对科学教学方案进行设定的时候,应该保证教学方案的整体合理性,并且将其与课程自身的实践性进行结合,这样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智力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进行设定的时候,应该先对教学方案进行确定,需要结合现阶段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小学生自身能力相符合的教学方案。一部分学校往往没有对小学课程给予充分重视,很多学校都存在其他科目教师兼职科学课程教学的现象,这样很难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也没有使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得到有效体现。
(二)生活化深度高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而言,在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生活实例,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器材操作来参与到时间学习的环境中,从而提升小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的新奇事物,这与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较为类似,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开发。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往往都具备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意识,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已经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内容更加丰富性。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的方式来使得教学活动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也可以拉近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科学中《奇妙的光》一课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光源以及光束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当自然光照射到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上之后会出现哪些现象,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演示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实验体验
教师在展开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势必要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辅助,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把握,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在我国新课程教育保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如果涉及到实验操作,教师往往会先为学生演示一遍实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过程进行模仿重复,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有相对具体的了解,但是往往只是使学生对实验环节有所认知,并没有意识到实验中所蕴含着哪些科学道理,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教师在今后展开科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带领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教师在进行《滑动与滚动》一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实验装置的基本组成情况,然后展开实验。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筷子提米的实验,让学生对物体的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思考。然后再为学生展示滑滑梯的动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滑动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清晰具体的认知。
(三)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之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小学生往往对未知的新奇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起科学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一信息平台来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巩固,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对知识难点进行化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时候,可以在信息平台上根据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布置问题,如,地球和太阳之间怎样运动才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呢?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便可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有效复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信息化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科学教学也要积极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得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伟.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229-230.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9.11.194.
[2]黄金林.小学科学课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2):104-106. DOI:10.3969/j.issn.2096-224X.2019.12.049.
[3]董承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J].学周刊,2019,(32):14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37.
[4]夏红军.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12):46.
[5]张景亮.让科学更具科学味 ——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智慧,2019,(3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