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廖光农
[导读] 传统教育语境中,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出封闭性、机械性、滞后性等弊端。
        廖光农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04000
        摘要:传统教育语境中,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出封闭性、机械性、滞后性等弊端。本文尝试运用生态化理论,将大学英语课堂视为一个微生态系统,采用符合生态规律的教学目标、模式与手段构建一个平衡、有机、统一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生态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研究
现代性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经常被学习的语种之一,其国际战略地位不容小觑。英语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表现已然与现实存在断裂性失衡,传统教育范式亟需新生态教学模式的新转向。生态教学是指将生态学方法移植教育学之中,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环境影响等因素以全新的系统性视角进行解读,把握教学的规律性、整合性、科学性,进而激活教育的元真性。堂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在相互作用的结构上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一、大学教育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客体的滞后性。以往路径中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学”为客体,随着教育的纵深发展,这种模式已经逐渐变迁,教师与学生已经互为主客体。但是大学英语教育的课堂中,教师依然沿袭封闭式独白和“填鸭式”灌输,缺乏平等交流的环境,学生也是被动式接收信息,英语的传授更多是流于表面的传递。尽管一些教改措施试图扭转这种局面,但是英语课堂教育中的师生主客体仍滞后于现代化的教育要求。
2、教学的单一与失衡。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使得英语教育有了新的转型,然而实际课堂教育中的方式仍然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语言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学生在入学之前接触到的外语基本为英语,学习新的语种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然而大学课堂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借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英语的教育仅维持在课堂中的单向灌输,并且较为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形成“哑巴英语”,使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微观课堂环境严重失衡。
3、教学评估的非科学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估仍然可以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入手,针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限于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成绩等层面,针对学生学习的程度评估限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成绩等层面。课堂教学评价是推动课堂发展和实现课堂转型的重要手段,这种僵化、流于形式的尺度缺少生机与活力,无法激活英语
课堂的有效性,更无法呈现学生人文素养,促进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设计
1、树立生态教学理念。没有留洋经历的英语老师基本上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产物,其自身的思维模式存在局限性,基本沿袭固化路径。作为课堂生态教学模式的首要构建者,英语老师应该学习生态哲学、教育生态学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转变课堂教学理路。

除此之外,英语老师承担着传播者的功能,要将教育生态学的观念普及给学生,从而打破传统师生的课堂地位。师生之间是互为主体间性的生态关系,充分发挥多方的主体积极性,才能创设生态课堂。
2、营造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环境不仅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小课堂”,更指向英语教学的“大环境”。如果从另一向度解析,则可以划分为:硬设施和软环境。范国睿曾在《教育生态学》中言及:“教室环境……不仅会对人的生理状况产生相当的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营造一种语言环境。老师可以通过英语歌曲、影视等方式打造一个微型语言环境系统,同时也要形成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
3、构建契合的评价体系。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配套相应的评估体制。大学英语课堂的评价应该摒弃先前单一、失衡的模式,融入更多“柔性”元素,采取更加多元的方式。多维的评价体系对师生的成长以及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评价的阶段性而言,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评价的主体性而言,可以践行自评结合他评的立体化方式。从评价的环境性而言,可以设立软和硬的两项综合指标。进而使得英语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量化成绩,更能体现对其的人文关怀。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每个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民主平等、多元评价和个性发展等特征。运用生态哲学和课堂生态学原理,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有助于改变当前我国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构建一种新型、和谐、动态、平衡的外语教学生态新模式。

结语
从文化层面上来看,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表现是:外来文化所产生的间接经验较多,而直接经验相对较少;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较多,而多样性和批判性相对较少;语言技能的训练较多,而独立思考的训练较少。这些都容易让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单向度映射,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主动提升文化自信,引导以及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高校英语教学是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立意识的重要平台,教师要正确认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英语教学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王瑞.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语法教育与教学[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225-226.
[2]胡慧.地方综合性大学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0(27):47-49+53.
[3]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04):13-18.
[4]汤文.基于慕课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研究[J].作家天地,2020(16):57-58.
[5]蔡蕾.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8):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