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张 超
[导读] 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
        张 超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小学校   636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并且随着人们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小学体育课程受到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小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会如何正确进行运动,提升自身的体魄,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直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削弱师生之间自然存在的阶层感,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还可以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无限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使得学生愿意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有效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情况
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只限于文化课程,美术、音乐、体育以及其他素质教育课在上课的时候大部分也是这种状态。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会告诉学生怎样去活动放松筋骨,如何开展运动,之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基本上不会主动提出想要学习什么知识,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而教师也是布置完作业,看着学生完成作业,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价,不会向学生询问想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喜欢的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很难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养成每日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体育教学纲领的要求,也就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运动,并逐步养成运动的习惯。
3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生硬呆板地进行,成效不佳
有些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会显得格外生硬,甚至有些尴尬,教育成效不佳。这是由于他们对于课堂的有效互动理解有所偏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交流非常随机,甚至切入点不对,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上课的内容不一致。事实证明,没有教学大纲和庞大活动信息基础的支撑,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毫无作用的,也不能给学生传授体育锻炼对于日后学习、发展尤为重要的概念,自然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规范体育运动动作的兴趣与积极性。
3.2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根据对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与调查可以发现,小学生喜欢体育课,是由于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体育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更能够让他们放飞自我,而不是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更排斥学习体育知识。这也就会使得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不到学生的回应,也就会显得体育课上小学生各做各的,教师自己在讲课的同时努力维持秩序,也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教学与互动了。因此在学生不配合的状态下,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互动都显得尴尬。


3.3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体育课程也一直努力提高自身在教学课程中的地位,但是还很难改变应试教育给家长以及教师留下的影响,体育课受到的重视也还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人们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应试方面,只有在闲暇时间才会考虑去参加体育运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过渡期间努力寻找更好发展的体育课程,有些不伦不类。时间一长,原本拥有饱满精神与状态进行体育教学的教师,也逐渐失去了兴致,使得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成为一句口号,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毫无意义。
4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4.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形成体育意识。基于此,教师应该弱化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强势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进步和发展,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加强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4.2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探索的开始,是接受新鲜知识的开始,对于体育课也是这样。只有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即使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学生对体育中的任何一项运动产生兴
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万式有很多种,比如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让小学生从游戏中产生对体育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养成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运动能力相对较差,肢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也较差,在体育
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游戏来让小学生适应运动,锻炼学生的运动的能力,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体育课堂上可以学习一些具有竞争意义的运动,比如各类球类运动,让学生体会到良一生竞争的好处,让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而在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的同时,形成竞争意识。
4.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活动的趣味性
对于体育这种素质课来讲,其上课氛围和状态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其只要保证小学生的安全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即可,但是要想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就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展一系列的充满趣味的体育活动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参与活动中的同时,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突破师生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拓展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充满趣味的体育活动还能够让体育课程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发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运动,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4.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评价体系是单向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没有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阻断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和自我反思,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赖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体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教师开展的趣味活动中,并通过互相评价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太平 .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J]. 中国农村教育,2019(32):39,65.
[2] 王卓君.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方法探究[J].田径,2019(4):45-46.
[3] 吴文毅.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9):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