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兆静
宁夏盐池县第一中学 7515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成熟和互联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问答法”向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主动探究学习格局转变。微课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运用,不仅强化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构建了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于微课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微课教学手段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中学美术;运用
微课是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制作的方式,围绕某一个重点、难点开展系统讲解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全新教学手段,包含课程的环节设计、内容构思、课程反思等内容,具有时间短、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制作简单、重复回放学习的特征,对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领悟学习要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和共鸣,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原理和技巧,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微课的起源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逐渐跟不上时代要求。教育领域逐渐开展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McGrew教授提出了六十秒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雪T.P.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演讲。2007年美国一些学校开始流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梳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2008年“慕课”在美国兴起,是21世纪“互联网+”的最新教学模式,“慕课”是初始的在线教学平台,具有课堂互动的优势特征,而且学生只有在线上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拿
到结业证书。“慕课”这种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地域、学生人数的限制,灵活度强,是目前高校教育选修、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梅朵圣胡安学院课程设计师Dviad Penrose首次使用了一分钟微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微课教学的创始人。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网络上建立了“可汗学院”,之后这种方式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共同关注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微课起源较晚,201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制作了小视频展示“三小”研究方法和成果,在教育界引起轰动,后被称为“微课堂”。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视频流媒体,它结合了翻转课堂、慕课等的相关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二、微课在中学美术课堂的运用优势
传统的美术课堂,美术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为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们只能通过亲身示范以及言语教导来给学生传授知识,但由于课堂信息量大,学生较多,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导致出现学生学习进度快慢不一致、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存在差距等情况。微课的教学优势就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灌输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微课时间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的微课时间固定在3-8分钟,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效教学。
其次,微课主题突出,一个微课解决一个重点难点,短小精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加强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微课资源容量小,既可以在手机端观看、也可以在电视上投屏播放,在笔记本、电脑、在线网站等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观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移动化教学的教育优势。此外,微课制作简单,一台手机、一个摄像机或者一台电脑等录制工具,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一节微课的录制,操作简单。另外,微课可以重复回放,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频繁学习,老师也可以重复观摩并进行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和内容含金量。
三、微课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化运用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情景式教学氛围
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美术老师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示范教学与微课教学的环节设计。比如,在古建筑风貌、自然风光的绘画构图中,教师应当通过几个微课的组合,为学生播放中国古建筑群的纪录片、图片、解说以及相关的构图、色彩搭配等,让学生置身于古建筑中,亲身感受不同角度的风景呈现,了解到古建筑风貌、自然风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创造的环境中,在良好的情景式氛围中,产生联想和自己的理解,运用画笔描绘出自己脑海中的景观,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审美能力、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等。
美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都是画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源泉。美术老师不仅要有欣赏美的能力,更要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借助新媒体工具,美术老师要将生活中发现的美记录下来,将充满生命力的美学素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融入到老师营造的美学氛围中,感受到周围情境中人与物的美妙,在美术和生活中找到联系,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构图、不同色彩搭配的美术价值。
三、结语
微课是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10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收到了教师们的欢迎和喜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微课在教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人们对于美术课堂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如主课,对于微课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未达到应有水平。
相比于传统视频课资源封闭、信息量大、难以选择和记忆的劣势,微课有着时间短、制作简单、突出主题、便于重复回放的优势特点,良好的微课教学对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在表现一些抽象、艰涩难懂的美术知识时,可以化抽象为具象,将思维性的授课内容直观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理解、重复记忆。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微课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突出美术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相怡.微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Z2):116-118.
[2]姜燕青.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146-147.
[3]张小丽.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0(02):131.
[4]朱晓鹰.微课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04):163-164.
[5]王玉琼.基于微课的中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
(下),2018(03):136-137.
[6]李行早.美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66-167.
[7]张伟.基于微课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20(04):68-71.
[8]张小丽.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0(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