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元素在小学课堂中整合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 吴雅婷
[导读] 泉州作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吴雅婷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摘要
        泉州作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海丝”文化,逐渐成为了当地特色文化的代表。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审美塑造,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积极向上人格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小学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汲取利用“海丝”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以及“开放包容,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整合角度出发,从文化内涵,人文特色以及课程体系三方面探究“海丝”元素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希望能对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丝”元素;小学课堂;整合;实践研究
一、从“海丝”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新事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审美感知,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海丝”文化经过不断的发展,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丝风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因此“海丝”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为小学艺术和人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海丝”文化景点,以景点为主线,设置涂鸦墙,开辟不同的文化主题,例如,泉州“东西双塔” “飞天乐伎” “清净寺风光” 等。学生可以利用贝壳,石子,彩带等工作或者彩笔,颜料等,在涂鸦墙不同的主题下进行创作,表现景点的相关内容,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学生天性。此外,艺术表达也是情感释放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实现个性化教育。“海丝”文化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设立活动室,定期带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学习和操作,学生可以利用活动室的材料进行手工艺创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诚[1]。


二、开展“海丝”人文风情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全方面发展,有自己独立的主见,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研究证明,学生在保持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学生的这个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将其与“海丝”元素教育资源相结合,开展“海丝”特色的课外体验活动。教师可结合“海丝”元素教育资源,课外带学生前往当地极具“海丝”元素的农家庄园,度假庄园等特色体验区,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抓鱼虾,洗海鲜,晒海鲜以及做海鲜过程;尝试使用当地的农作工具进行简单的生活农作;或者在当地学习民间的传统工艺。让学生亲身体验独特的“海丝”文化,在课外实践中,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增进友情。同时,将小学分为低,中,高段,对不同段位的学生开展具体内容不同的实践活动,体现层次性。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主题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2]。
三、构建“海丝”元素教育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海丝”主题教育活动,是构建“海丝”元素教育课程体系最有效的方式。开展肢主题教育活动时,主题黑板报时活动宣传和凸显主题最直接的形式,同时主题黑板报还能在学生之中形成一种“隐形效应”,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是不是浏览主题黑板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知识渗透。主题教育活动应立足与“海丝”话题,根据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整合“海丝”元素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将内涵丰富的“海丝文化进行细分,设立“家乡的小吃”、“闽南古厝”“东西塔风情”等子主题活动,对于每一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找素材,用各自擅长的艺术形式合作绘制主题黑板报。通过相关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海丝”相关的建筑,美景,美食等特色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方式构建对“海丝”文化的认识,在学习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3]。
四、结语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了我国与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海丝文化”是我国文明的瑰宝。利用“海丝”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开展“海丝”元素的课外实践活动;构建“海丝”元素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将“海丝”元素与小学课堂教学相互整合,有效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铭.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机制建设探究——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7):101-103.
[2]杨建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7-28.
[3]李嫣红.汲取“海丝”文化元素  构建美育课程体系[J].新教师,2017(10):69-70.
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海丝”元素在小学课堂中融合的实践研究》QJYKT2019-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