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姚金莉
[导读] 民间艺术文化在我国在传统文化的构成内占据着重要地位
        姚金莉
        重庆市丰都县虎威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8202
        摘要:民间艺术文化在我国在传统文化的构成内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民间艺术文化源自于人民,因此其也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当今社会因为快速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所以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则能够通过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小形成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相关意识。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民间艺术文化的概念,着重探讨了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明确分析了将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举措,以期能够通过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丰富,实现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渗透策略;民间艺术文化;幼儿园教育教学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其在发展与形成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与美德既运行的有效概括也完成了提炼浓缩,因此,不同类型的人们在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过程中,都能够体会到符合自身审美的美丽艺术,形成适用自身人生的哲理观念。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引导幼儿确立正确的价值发展方向和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幼儿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当前大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教学讲解教育模式,可知通过民间艺术文化教学内容的引入和教育方法的渗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幼儿园教育枯燥乏味,刻板教条的缺点,因此,深入研究幼儿园民间艺术文化教育教学策略尤为必要。
        1 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
        1.1 民间艺术文化的概念
        民间艺术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一项构成部分,也是一类大众化的艺术呈现形式,其同样也是最为直观的取自生活却又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民间艺术文化的创作素材与创作情感的主要来源普遍为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与生活情景的集合。因为民间艺术文化产自于民间并流行于民间,是发展与中华民族历史生活中的成熟艺术,其可以令更多的中华儿女形成理解、喜爱和共鸣,所以其更适合渗透于幼儿教育工作中,也更能够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提供保障。
        1.2 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民间艺术文化
        尽管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具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仍应当坚持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寻找并筛选一些内容积极健康,内涵通俗易懂,思想贴近生活,且具有正面性教育意义的符合幼儿教育阶段教学需求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包含代表性的寓言故事、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在内的民间文学;包括民间口耳相传的童谣和歌谣,以及传递与歌颂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歌谣在内的民间音乐;具有民间特色舞蹈,民间特色剧种如皮影戏,以及民间刺绣,民间编织在内的民间戏剧,都是适用于幼儿教育阶段的民间艺术文化教学内容。教师在针对此类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内容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对于幼儿园教育素材的丰富和运用。
        2 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2.1 提升教学乐趣
        结合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幼儿学生对象群体所普遍具有着年龄较小、刚刚步入学习生涯且知识覆盖面较为狭窄的特征,所以幼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并不适用于采取初高中教育所普遍运用的理论性教学模式,教学课程趣味性的具备是激发学生幼儿园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同样也是促使幼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途径。所以,将民间文化艺术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最为直接的意义就是增强教学趣味性。教师能够通过实践性民间技艺如泥塑,折纸等教学活动的组织,时间对于幼儿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吸引,提高幼儿园课堂的教学效果。
        2.2 深化教育意义
        祖国的未来在于学生,而发展的希望在于教育,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针对幼儿学生进行健康的价值导向培育和开展正确的思想情感培育,对于学生日后的进步和祖国今后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推动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则能够引导幼儿从小理解并接受民间艺术文化,从而通过民间艺术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承熏陶,实现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意义的深化和升华,最终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明确了解自身所具备的历史责任,主动承担保护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相应义务,达成教育工作开展所对于人的思想文化进行正确改造的根本目的。


        2.3 推动文化传承
        面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许多传统艺术和精华文化由于无法得到传承而消失的困境,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推动民间艺术文化加以渗透,能够促使幼儿在意识启蒙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就针对民间艺术文化做到接触和了解,进而在思维成熟后更有机会并有意向重视与参与社会上保护民间艺术文化的工作,甚至能够在未来成为某一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者。我国当前戏曲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就是自幼儿开始寻求戏曲文化传承的典型举措。
        3 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举措
        3.1 强化教师民间艺术文化素养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所采取的教师引导性模式,决定了教师的素养与教学效果形成的优劣程度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达成民间艺术文化对于幼儿教育的渗透目标,教师必须针对自身在教学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掌握方面展开训练。基于当前幼儿教师普遍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缺乏了解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自发组织进入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地点开展实地感受与学习,或是依托校方资源去往专业性的民间艺术教学场所开展交流,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内容,增强自身相关方面的教学知识储备,改变自身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统教学观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幼儿教育课堂,为更好教学效果的达成奠定基础。
        3.2 推动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课程
        幼儿园教育教学所为幼儿提供的灵活性教学安排,为教师推动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至课程教学中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教师不论是在知识引入,还是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都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民间艺术及文化呈现形式,实现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性民间艺术文化教学课程的开设,实现对于学生细致化民间艺术文化内容的教学,完成对于学生专业性民间艺术文化技能的培育,推动学生达成对于自身所感兴趣民族艺术文化更高的学习水平。
        3.3 创设民间艺术文化教育环境
        不同的学习环境所对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都有着差异化的影响,而幼儿学生由于当前所处年龄阶段所造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个性特征,其对于学习环境内的色彩和氛围所具有的感受更为敏感,缤纷的色彩环境则能够促使幼儿在学习时产生更为愉悦的心情,因此,实现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良好效果的渗透离不开相应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可以通过专门性民间艺术优秀作品展区的设立,或是学生民间艺术文化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区域的划分,使幼儿在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熏陶的同时,实现对于自身民族艺术文化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最终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在师生交流融入民间艺术文化,如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等富含教育意义的民间艺术文化内容,为学生设立日常的行为规范榜样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道德行为道理,进而促进学生实现思想素质水平提升,同样也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的可行性举措。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推动其在幼儿教育中实现渗透,对于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有效推动民间艺术文化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关键在于幼儿教师通过自身教学修养的强化,教育课程的渗透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为幼儿在艺术文化方面的兴趣培育和天分领悟创造条件,从而使民间艺术文化在得到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推动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伏.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6).
        [2]林媛媛.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探讨[J]. 好家长, 2018(71).
        [3]魏娜.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教育, 2016, 000(006):P.12-12.
        [4]金光丽.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 000(005):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