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郑虹
[导读] 教育即生长,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话,教育需要做到返璞归真
        郑虹
        盘龙区东华小学   云南   昆明   650041
        摘要:教育即生长,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话,教育需要做到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因此,除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施教者具有一定的温情,学校的建设也需要与之相应的温度。如何构建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关于教育,文学巨匠朱自清有着这样的理解,文明素养是指人类平时在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具体是指树立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一个人综合修养最好的标志。所以,落实养成教育是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学校的重要条件,学校需要营造出具有温度的教书育人环境,并坚持人性化管理,人性关怀以及教育者的情怀将是做有温度教育的基础,也终将是建设有温度学校的关键。
        关键词:温度;教育;校园
        
引言
        “教育即生长”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所提出,而后将由杜威进一步的阐明。杜威的理解并不是将教育与之生长混为一谈,相提并论,而是从其本质出发阐述新的教育观以及发展观,从而才产生出一系列的解放儿童,人性关怀,健康教育等新的教学观念。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同时,中国的教育水准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也就带动了中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是中国教育水平提高的表现。
        妇孺皆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外在条件多种多样,比如说土壤,空气,水分,阳光都将是影响植物发育好坏的关键性因素,而这些都将归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条件,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这项非物质条件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正如雅思贝尔说的那样,教育是一个树主动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慢慢靠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渐渐将另一个灵魂唤醒。从中我们不难感悟出,教育的本质是与之心灵的对话。而心灵的感受则是温度,教育是一个不断塑造完整人格的过程。所以,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将担起学校教育的重任,让整个校园充满温暖,让教育充满温度。

一、温度教育理念的提出
        当今社会,教育的风气日趋功利化,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僵化,人际关系变得淡漠,对于理想的追求也逐渐丧失,而对于教育的追求也逐渐失去本来的样子。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并且使得学生朝着更加个性,全面,多方位的发展上去。在湖南任职的某校长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教书即是服务,落实到实际的生活实践方面,则是服务于教师,学生,家长。第一首先需要倡导有优先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并以提高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为核心要素,逐渐开展各项服务教师的工作。第二是贯彻落实创造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育办学理念,并且以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所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逐渐打造出服务于学生的平台。第三是开展学校家长一体化的办学理念,以期创造培养出优秀的家长群体。

二、学校要营造出有温度的环境
        教育应当是有温度的教学,校园应当是有温情的家园。首先应当表现在对于教书育人的环境之上,校长需要做到定位当下的发展目标,并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三风一训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放在学校最为显著的位置,并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铭记在心。办学的目标方向应当与办学理念和校训相互吻合贴切,尤要突出博学厚爱的校园文化,并逐渐跳出小我的思想观念,构建出和谐温暖的校园环境,离开了校园也需要做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的努力。学校的环境应做到四季有景,并且对于每一株植物都设有专门的名片,其中包括名称,生长环境,习性,寓意等等。草坪间也应当安放警示标语,比如小草含羞笑,同学莫惊扰等,并在各大公共场所,张贴各种文明警示的用语。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渠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这些变化,因此学校必须适应新的形式,创新工作方法,不墨守成规,为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爱包围,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持续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构建一所有温度的学校,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努力,需要家长的重视,更需要学生自身的认知和提升,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关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也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会飞翔。
        
三、校要打造有温度的管理
        教育应当具有温度,学校则应当具备温暖,并且着重注意在日常的管理以及教学上。学校管理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不仅要管,还需要着重注意理。教育的温度体现在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每一个生活细节,不仅要做到独具匠心,精心设计,还需要对此不留一丝痕迹,做到春风拂过海岸,雨露均沾,润物无声。如果教育缺少一定的温度,则会导致出非雪即冰的局面发生。


        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除了要遵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外,还需要遵守学校的消极校规。教育的始终离不开奖罚惩戒,但是制度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需要相应程度的温暖。同样教育也不是以冷漠相待,以冰冷的校训校规相传,学校也不是万能的生产车间。对于触及学校的校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如果有些学生违规违纪,可以为此申请解释辩护,但是不允许捏造事实,撒谎骗人的虚假现象发生。在学校开设服务令,将做好事,做善事逐渐的累积起来,从而抵消先前所犯的错误。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直贯穿着教育界的始终,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所以两者的相互配合就变的尤其重要。想要构建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就需要学校与家长做好配合,同时也需要学生参与进来,在多样化的亲子活动中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注和关爱,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活动本身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和自我成长,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积累沉淀。集体活动,比如说艺术节,成人典礼,开学典礼,足球嘉年华,运动会……让学生与之家长一同参于,最能凝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感情纽带,让大家彼此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体验到家的温暖。
        
四、有温度的教育本质是人性关爱
    教育应当是有温度的存在,校园应当是有温度的家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离开了人的成长,离开了人生存的家园,就相当于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将会使得教育逐渐失去其根基。所以,教育的温度其本质是人性的关爱。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过程中最为顶层的设计,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对外则象征着竞争力和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是培养人才,成就师生,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仇忠海校长毕其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人之为人”的教育,用人文、科学、艺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丰富“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的内涵。他始终认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心、人气、团队精神;而要凝聚“心气神”,校长要有开阔的心胸、宽容的人格,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同时还要有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机制。一个好校长还要学会放弃,淡泊名利,坚守教育,共同为实现理想护航。

五、教育的温度来自教育者的关怀
        教育应当是有温度的存在,校园应当是有温度的家园,这种温度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感知,来自于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教育的情怀应当是一种钟情,厚爱。一种对于教育执着追求,深入探索的追求,将是一种狂热与热烈。爱将是作为教育的基础,没有对于爱的倾心投入,将难以做到坚守奉献,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仁爱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同样也是教育全部力量的源泉。有人将教师比喻成为蜡烛,有种“蜡炬成灰泪始干”之感,这种自我牺牲并为后方点亮希望的精神,是光明,是方向,是教师的温情,生动形象的诠释出教育温度的深刻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热爱教育的工作,因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认识人,教育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能够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精神世界中,找到人类面貌的各个方面。”孔子之所以被世人所铭记,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主要是因为他有教无类。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是需要进行感情充沛的教育,一旦离开了感情,空谈教育则将一无是处。这便是教育最高的境界。
        我始终认为,教育者亦可以平凡普通,但不可平庸落寞,更万万不可俗气。能够拥有温度的教育将会带来快乐,能够拥有有温度的校园也将是幸福的。一个真正的学校,其实就应该是一个具有温情的校长,带领着一群具有温度的师生,来践行一件平凡而又伟大事情。

结束语
        教育是人类永远不可忽视的永恒话题,它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发挥着不可泯灭的责任和成就。作为教育者需要时刻做到责任感,使命感,具有教育者应有的情怀,将会是推动我国教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追寻着教育梦想的征程中,我们砥砺前行。尽管前路荆棘丛生,尽管未来会仍感彷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办有温度的教育,让生命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并用仁爱与智慧来感知生命的温度。创建出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有温度学校,这将是一个教育者,所应有的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1] 何琼.浅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J].老区建设,2014(12):50-51.
[2] 程时贵.如何构建学校文化[J].新教育,2013(02):40-41.
[3] 关峻峰.如何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3(16):61-62.
[4] 程红兵.如何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文化[J].基础教育参考,2011(06):19-20.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6]M. Neill,"Transforming Student Assessment", PhiDeltaKar ppan,Sep.2017.
[7]点国岌.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建没初探[p].中小学校,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