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月萍
[导读] 小鹏,念过贵族学校,念过名牌小学校。
        李月萍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小
        
        小鹏,念过贵族学校,念过名牌小学校。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该生还经常从家里带来各种玩具,分发给其他同学,这一切不仅影响该生自己学习,而且还把班级搅得鸡犬不宁。他的父母想尽了办法,给他转了几个学校,其中不乏有名气的学校。可结果还是让家长几近崩溃,万般无奈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转到了我们和桥二小,做了插班生。
        
        这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
        但我知道:作为学生,他们都有着一颗向上的明心,他们又是一个个有着独特个性的个体。很多时候,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在同一个领域内都做得很好,很多时候需要旁敲侧击。否则很多时候只会加剧他们自我能力的怀疑与否定,或是因此师生隔膜有如鸿沟。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打开心灵之窗或巧妙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
         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李镇西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的确,一个成功的辅导员必定是一个能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大师,而对特殊学生的心灵教育则更具艺术性,更具有挑战性。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转变这特殊学生!
         
         一、强硬对决,掸去心灵的封尘。
        根据二十多年的辅导员经验,我知道:转化问题生并不难,首先最重要的必须在心里尊重这个学生,不能将之看作问题生,更不能把“他是问题生”挂在嘴上;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给该生进行诊断,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再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师要懂得察言观色!用母亲般的目光从孩子的五官动作挖掘其心理变化。最后,必须用爱去感化孩子,感染他,感动他,唤醒他,转变他!要充分相信“爱能创造奇迹!”但对不同的特殊学生必须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对他这样的学生“慈母柔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定要触动他的心。我决定与他好好较量一番。
        于是,我们狭路相逢。“小鹏,你的作业呢?”慢慢走过来的他,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一语不发,让我莫名万分。
        “你的作业呢?”我加大音量,声音高了8度。他倔强地瞪大眼睛,放射着桀骜不驯的光芒。我勇敢地迎战,我眼睛瞪得更大,目光像刀子一样锐利:“是学生就要写作业,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他仍是那样盯着我,我尽量让这定格延长。他像是在进行“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他说:“没写!”
        叫他出了教室,连珠炮射向了他:“想过吗?为什么你要转到这里?你有志向,你的志向就是拿来让你随意糟蹋的吗?你以为上课捣乱、不做作业就显得你潇洒、厉害吗?被别人讨厌、被老师训话,你就开心吗?……”
        “从今天起,我给你改名叫——小鹏!因为你还不具备逍遥的资本!”
        他呆住了,一直任性胡为的他哭喊着:“我不要改名!我去做作业。”
        …………
        原来,不良的习惯使他屡犯错误,在大家的指责中他用自己所谓的坚强来对付,多次之后,师长的关爱不但没有启迪他,相反,造成了他的破罐子破摔,他把心中的那份自尊、要强、那种荣誉感尘封了起来。轻柔的关爱已显得软弱无力,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强硬的手段掸去他心灵的封尘。
         
         二、严慈并济,推开尘封的心窗
        “小鹏,把手放在桌上!”
        “小鹏,别做小动作!”
        “小鹏,别走神!”
        这样的话语一节课不知说了多少遍,细心地指导、耐心地教育似乎引不起他心田地一丝波澜。软硬兼施,不断监督、提醒,也最多补上一点作业,算是给我一点面子。我发觉他根本不与老师交流,他的心灵已被一把锁锁上了。
        小鹏的眼睛常紧盯着操场上打篮球同学的身影,莫不是他很爱打篮球?
        那天,他又盯着球场出神了。我走到他身边,“哎呀,快运球上篮呀!”他接过我的话就说:“就是呀!快点快点!”我按住了他的头,他与我眼神互对了一下就一言不发了。我察颜观色,内心洞若烛火,我决定:投其所好,推开他的心窗。


        课间,我把他领到球场上,他眼里满是惊讶与揣测。我严厉地说:“想打篮球是吧?那好,从现在起,按时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行!”他点点头。很快的,他交来了作业,上课也认真听讲了。
        不久,小鹏病了,肚子痛。我用手试了试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我急忙送他去医务室,然后又联系家长,给他弄来热水袋热敷。他很是不安,捧着热水袋怯怯地说:“老师,真对不起,谢谢您了!”我微笑着说:“你妈妈不在身边,你病了,就让我象母亲一样照顾你吧!”没想到,就这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使王小鹏哽咽起来……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从没有体验过的温暖在我胸中涌动,这莫非就是母爱?我真希望永远这么病着。”
        从此,我对他更加关爱。点点滴滴,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享受到了亲情,渐渐地他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我也渐渐地赢得了他的信任和亲近。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苦闷。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爱的需要无疑更迫切、更强烈。平常学生所享受的习以为常的爱,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我想:如果我能给他一点爱的雨露,便会滋润他的心田;如果我能给他一点爱的阳光,便会照亮他的心灵。因此,对小鹏我备加关心,备加呵护。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一直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一年来,我一直积极探索着如何走进特殊学生的心灵,在和小鹏这位特殊学生的心灵交流中,我终于寻找到了一把开启学生心灵,尤其是特殊学生心灵的钥匙,那就是“特殊的爱”。
         三、锻炼能力,积累展翅的资本
        
        小鹏有很好的潜力,他思维灵活,应变能力强。但三年多的转学,他不仅课本知识没学扎实,连最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我跟他说:“只有自己想飞,会飞了,才能飞,若你什么都不会,即使我放你飞,你也飞不了。”我训练他收拾书包,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快速达标。由此,他开始学着自己料理自己,自理能力的加强,使他能有学习其它本领的时间与空间了。他喜欢航模,我给他材料,让他动手组装,直到装得又快又好;他爱画画,我给他寻师,让他参赛,给他走向成功的台阶。他的能力逐渐变强了。当他拿着奖状展示时,他自信地笑了。
        
        要想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变得欣欣向荣,首先要让我们的爱之花绽放得更大更美好,点亮我们的双眼,装点我们的智慧,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他们才会看到自己,认识自我,锻炼自己,培养自信,养成习惯,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中展现自己潜在的风采。
        对于一个学生,不仅要让他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人格的塑造,使之形成良好的品性,同时创设不同的舞台,让他们能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从而获取学习生活的愉悦,然后愉悦地去学习。
        
         四、历练鼓励,扬起自信的风帆
        王小鹏心情纠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常常因做坏事、错事被出丑、被惩罚。对他这样一个胆小又缺乏自信的孩子,我更是时时处处去鼓励他。
        
        班会课上,为了培养学生能勇敢、大方、得体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我安排了按序号让学生上台演讲的活动。轮到他演讲的前三天,他就悄悄递给我一张纸条,要求“从宽发落,予以赦免”。看后,我笑而不语。他盯着我,怯怯地问:“老师,您同意了?”我指着纸条说:“文句流畅,语言表达不错,有这样好的写作功底,再加上你这么好的普通话,演讲一定会很成功的。你如果不演讲,我将会感到非常遗憾的,你现在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自信和勇气,老师相信你会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说完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他犹豫着,最后下定决心收回了纸条离开了办公室。经过三天的准备,他终于带着讲稿走上了讲台。尽管他的演讲因紧张而神态拘谨,声音偏低,表达很不流畅,但演讲结束时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后,热烈的掌声在教室回荡。以后的演讲他都能坦然面对,而且一次比一次成功,作文也大有进步。
        …………
        两年来,小鹏真的转变了。他重拾了信心,有了重生的感觉。他融入到集体中,同学们都说:小鹏,你真的很可爱。
        
        “教育没有立竿见影,教育需要期待与从容,需要一种悠闲的心态”。特殊学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也没有什么“一招灵”的妙方,只有通过“关爱”“鼓励”“交流”“锻炼”等具体的历练,一点一滴地感动他,让他逐步树立自信,感受温暖,激发了他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才会健康开朗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不足、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
        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关系着学生一生一世的成败。做辅导员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轻轻地推开他们尘封的心窗,用真爱架起那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用彼此的真心告白签下彼此之间无言的约定,从而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