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为林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当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刘为林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南泉中学266231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当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来解脱被束缚的学生的,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直观感受,渗透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启发,为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探索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属于一个对身外事物好奇的阶段,而道德与法治的色彩、形状都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心灵和大脑就会变得非常丰富多彩,这样也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中的枯燥性,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实现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善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创新应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改变较为单调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形成主观见解。教师针对创新思维创设学以致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东西,与当下新闻热点和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结合,逐渐形成问题分析意识和能力[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解,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意见。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性,讲课的过程中不能照顾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困生面临的难题缺少进一步的讲解。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没有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心理上的怯懦,害怕回答错误,遭到同学的嘲笑,遭到教师的批评,觉得没面子;也体现了学生对课堂环境的不放心,害怕被不友好地对待[2]。
        (三)学生学习到的东西,与当下新闻热点和社会现象无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不能跟好的创设学以致用的情景,使学生丢失了形成问题分析力的机会。对这些教学现状学科,教师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维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化与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吸收知识、学习技能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上吸收知识,储存为创作素材,以便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理输出和适当运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展示课程内容,对学生产生多感官刺激[3]。
        (二)建立学科视角,指导认识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视角,同时也是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认识生活,就要站在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事情做出评判,明确生活中的对与错,明确拥护什么和抵制什么。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充分了解具体情况下,有序行为和无序行为的表现和影响,以便于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为今后对他人行为做出判断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教师可以运用具体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对各种行为做出判断。
        (三)充分利用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通过引导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构建一个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以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自主创新。尤其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抵住当前社会中各类诱惑,明辨是非,用课本上学到的正路去分析复杂社会中可能出现的弯路,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展示课程内容,对学生产生多感官刺激。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体验,拓展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网络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强大的资料库,使备课的选择性更大了,学生获取各类知识也更方便了[5]。例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生动、灵活、具有一定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好互联网环境。在此过程中也进行分组讨论,指导学生讨论探究,在交流中汲取其他评论的的看法,从中获取新思想,以思辨的角度来看待网络上的话题,看待网友的评论。
        结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创新思维对小学生心理和身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问题,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对学生智力开发,思维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多感官体验,为学生创新给予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自主发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长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5-246.
        [2]张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22):44-45.
        [3]魏国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4.
        [4]严晓霞.浅议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9(21):42.
        [5]蒋小艳.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