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陈宝兰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
        陈宝兰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日渐由知识的单一传授转移到了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规范与技巧,更要求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够贴切、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且还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学会表达,并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切实有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把握好课程标准,降低习作门槛
        为什么学生感觉习作难?因为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什么开头要怎样,结尾要注意什么;什么习作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完整;什么习作语言要优美、生动。岂不知这种“拔高”的要求、过多的框框无疑给学生的习作增加了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把习作看作是最苦最难的差事。由此,学生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写妈妈时,经常会写下雨天妈妈冒雨为我送伞……妈妈衣服湿透了;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个性的张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即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练习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找寻写作源泉,积累习作素材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想写好习作,必须先积累语言,体验生活。
        (一)夯实基础,积累语言
“语言文字”是构筑文章的“秦砖汉瓦”。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背,让学生每人准备本语言积累本,提议他们给自己的积累本起个好听的名字,写上富有个性的序言,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于是以“采撷本”“小笋芽”“启慧”等命名的一本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积累本诞生了。然后让学生每天读几篇佳作,有时上图书馆、上网收集与习作相关的资料,学生犹如蜜蜂采蜜,或积累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或摘抄。
(二)注重体验,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复存在。

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因此,教师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一)以题引趣
        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兴趣。新颖有趣的命题,能引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
(二)以情创趣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三)以赛激趣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依托教材范例,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反复学习教材中出色文章,使之从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营养。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文章细致的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巧妙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在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阅读了文章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描写大自然或者祖国河山的景色,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植物,也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描写。通过学生对文章中优美语段的勾画、仿写,结合自己想要描写的景物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这样通过阅读来进行写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注重多元评价,体验写作乐趣
        教学评价的完善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不再是以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都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加强改进。其次,教学评价的主体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而且要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相互评价,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珍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课教学探索[J].吉林教育,2017(21):40-41.
[2]宋利华,周子房.“功能作文”教学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