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云娥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创新
        李云娥
        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创新。中学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科目,其课堂的效率直接决定学生将来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师们也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教学目标,通过创新自己的教育模式,改变课堂构造,激发学生兴趣等方式,力求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如何构建高效中学语文的有效课堂,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效;中学;语文教学课堂
引言:目前,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力求课堂变得开放有效。学生全面发展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参与,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基本学情,采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欠缺之处
(一)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中学语文课程主要以阅读为主,教师应该首先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好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中满怀热情。而目前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上课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只是机械地带领学生进行跟读,抄写等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比如语文课程关于四季春夏秋冬的学习中,教师应当用不同方法,比如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出季节,然后讲授文章的内容。但有一些语文教师会投机取巧,直接将意思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抄写笔顺来熟悉文章。这样的方法肯定不符合现代语文课堂高效构建的理念。
(二)教师对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具的使用不当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提供参考,目前在新兴的多媒体网络中可以在线搜索出多种关于中学语文课堂的课件,视频等资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个别语文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资源呈现给学生,并没有将资源里边的内容与课本内容做对比,导致课堂中出现教学目标偏离的现象。比如,语文阅读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一对一对学生进行指导,纠错。然而,有些教师直接让学生跟着视频进行朗诵,教师只是操作暂停键。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办法对课文中的真情实感深入的了解,教师教授引导的作用也越来越淡化。
二、构建高效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使用科学方法激趣,提高学生能力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生某一科目的能力提升,就必然要建立在对该科目有积极兴趣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做到自主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到有效的语文知识,还能达到对语文的写作,阅读,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中国语文课程教师,在课堂知识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产生兴趣。但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呢?
        提高学生兴趣,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展开。首先,作为教师来讲,要认真挖掘教材,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启发点,将其展现在课堂上,并且利用启发点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还要努力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思考能力。其次,作为学生来讲,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利用积极作用参与经济合作交流讨论的良好的课堂理论学习环境氛围和情景,激发学生掌握语文老师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课堂环节设计。

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一定要合理把控时间,针对教学目标制定严格的教学步骤,比如预习,新授,复习巩固,作业等,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高效。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语文课堂的知识,便于教师课堂的顺利开展,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授课。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整节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预习工作做的良好,学生就可以快速跟上课堂节奏,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语文阅读课堂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落实到平时的预习和听课过程中。其次,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利用多元的多媒体资源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课文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写作背景、简单常识和课文的内容,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鸿门宴》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学生制作短视频,让学生了解楚汉战争的相关知识,讲解我国古代的堂室礼仪,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2.找准内容切入点
        在语文教学中,发音,字体样式,文本结构等的内容,教师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讲解清楚。因此,教师在解释内容时,语言教学要做到细致入微。如果老师按照“作者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教学程式化的刻板教学方法来教授学生,很难提升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也会很低。教师要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即找到内容切入点进行一点见面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训练
        无论是新的教学或背诵,必须要有严格的训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改变老师传统的单纯分析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让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主要引导。为了使讲解更有效,教师要善于设计,强化教、学、问。在课堂上提问和练习应注重技能培训。例如在讲到《沁园春*长沙》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来复习《沁园春*雪》的内容,比较这两首词之间有哪些不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来比较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让学生谋求共同思维能力,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三、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的有效利用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学时间是否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一切可能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在讲《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开头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对这些人物的整体形象进行评价。在对鲁侍萍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时,就可以在微课中融入相应的视频场景。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立体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部话剧用“雷雨”作为名字呢?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然后就可以开始在微课教学视频当中为学生揭晓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时,要从一些优秀的微课网站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让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结: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阵地,开展教育活动,建立一个开放的,有效的中学语文课,有利于深化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紧急需求。希望老师们要高度重视,并投身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背景下,注入教学思想的热情,积极参与新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效率,建立一个开放的,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7(51).
[2]耿珊珊.?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之管窥[J].?读书文摘,?2017,000(022):243.
[3]秦覃.?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化课堂的方法分享[J].?读天下(综合),?2019,000(034):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