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仙桃八中,湖北 仙桃 433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来,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与全面,尤其是美育方面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学校与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性化特色越来越强,审美能力的发展也需要跟上。文章对高中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进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究,旨在为学生阅读审美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课题,但是美育在语文阅读中的研究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来创新与发展阅读教学,成为新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审美得到有效的提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掘教材美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精心筛选和编制的,每一个作品和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也非常具有美的各方面的元素,教师要想发展好学生语文阅读审美,就需要从教材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效用,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对美的意识。
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他用比较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部分句子让人印象深刻,“从槐树叶底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灰土上一条条留下来的细纹”脚踏上槐花的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等。这些细节都是人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共鸣的情境,也是衬托故都的秋的色彩的句子,在这些内容的描写中不难发现,作者对于自然风物的运用,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尤为典型。作者在文章中对于荷花、荷叶等的描写是非常清丽的,月色也是极其有朦胧之美的,在这宁静的月下荷景中,作者内心却是颇不宁静的。文中有非常多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充满着艺术之美、自然之美。还有许多描写得非常好的句子和段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多多学习,理解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
这样的教材内容十分有价值,具有很多美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感受这些内容的美,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阅读审美情趣,注重审美习惯的养成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许多学生自身本身对阅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会主动阅读,积累阅读量,在阅读审美方面亦是如此。教师在阅读审美培养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利用好这方面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方面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只有有了良好的审美习惯,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审美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阅读素材来进行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阅读审美习惯养成事半功倍。在古诗词阅读中,通常会采取意境教学法,因为古诗词中往往含有十分优美和意境。
比如在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教学中,红藕、玉簟、兰舟、云中、大雁、月满西楼、花飘、水流等大量的意象来衬托人物的心情,一个愁字非常浓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月满西楼》来让学生听一遍,然后边读边再听一遍,体会一点显露的情绪,然后通过一些类似于词中意象的图片来烘托,建立一个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激发内心的审美情趣。还有在类似话本戏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角色,排练课文进行展示教学。比如元代睢景臣《般涉调·哨遍》中,可以让学生扮演汉高祖刘邦、各个乡亲、侍女侍从等,对文章内容进行演示对话,展示这套散曲中对于故事背景、情节、人物、发展经过,让学生在这样生动形象的视听结合的情景扮演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感受作者运用生动的地方口语,对汉高祖进行讽刺的幽默风趣的讽刺喜剧之美,艺术表达之美,人物刻画之美。教会学生的阅读中先对阅读的素材有一个类型概念,然后找人物、情境、意象、语言、事情发展等,要素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阅读材料采取多样化的审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不同类型下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学会品味阅读发展审美,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只有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感知美,欣赏美,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审美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品味阅读”在阅读审美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发展审美感知力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美读形式开展阅读教学。
在美读教学上,能够让读者有效与内容进行融合,深入体会文章的美感,也是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比如在《琵琶行》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注意对琵琶声的描写,像急雨、私语、错杂、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字眼和一系列的句式运用,有声有色、优美动人地展示出琵琶声的音乐美感,富有韵律之美。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到这种优美的语言构建,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阅读,运用吟诵的方式,注重言语之间的抑扬顿挫和字句之间的轻重缓急,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美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急雨的时候声音适当加快,私语适当放缓节奏与音调,落玉盘的阅读要清脆,字句与语音语调要充分贴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学习这样的阅读方法,对文章一些美的内容进行吟咏,尤其是古诗词方面的阅读,效果尤为显著。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营造一个阅读的欣赏和品味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音乐的美感中学习到品读的技巧,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多让学生学会品读,细细品味。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这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审美能力,这样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有帮助。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个人发展来说也有重大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发现美、享受美。
[参考文献]
[1]罗丹,探析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2018年10期
[2]孙燕,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提高策略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年09期
[3]成正全,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