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娥
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育才校区 226009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从小打好基础,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当中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现代社会的多重挑战,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素质情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加强素质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建设,推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这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指导之下,将素质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人才。接下来我将从实施素质情感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以便于素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更好的推行。
一、实施素质情感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是在实施创新型教育。而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情感的赋予使语文这门学科充满生机,学生可以在书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深度剖析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塑造高尚人格。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清晰辨别生活中的诱惑,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应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看重。这也要求语文教师要抛弃过去“以分数为中心”的教学观点,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并且语文课本中选取了诸多优秀的作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化作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情感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思维能力还不成熟等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小学生内心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價值取向。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快提升自身的素质,落实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三、情感教育实施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善于运用课堂语言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语言艺术也是情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体现教师的素质。语文教师要反复推敲课堂语言,争取用语言感染学生。这不仅要求教师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也要求教师带入作者情感,用语言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情境,进而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代入感。语文教师还可以适当配上一些夸张的动作,更好的把文章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素质、规范的普通话、有起伏的声调和较强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语文教材的深入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情感之间建立共鸣,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再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语文课本,向学生传递文章丰富的情感因素,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二)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加强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在优化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要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由此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
而且在日常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积极与学生交朋友,进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加深对课文的情感理解。这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情感教学。同时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有争议的问题或者结合社会热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这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由此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朗诵文章,探讨感受
朗诵是情感表达的途径,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让文章营造的情境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体会作者想要傳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语文的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出来,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使角色的刻画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可以从中揣摩作者刻画这个角色背后的意义。
例如《祖父的园子》中的这段话:“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这段话经过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诵,学生们彷佛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下,蚂蚱和蜜蜂的一举一动充满生机,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作者与这个园子里一切小生命的互动。
(四)人文关怀,优化情感熏陶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人文沟通机会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对教师存在天然的畏惧心理,很难主动亲近教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学科成绩变化,没有及时关心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多以紧张、不安为主,难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会。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全面渗透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在师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会。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笔者就会全面关心学生、呵護学生,实时渗透人文关怀,保护学生的积极情感与乐观心态。比如,在一次单元测试中,本班有一个学生的成绩不甚理想,十分难过,开始掉起了泪珠子。面对这个学生,笔者就及时安慰学生,告诉学生一次成绩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学生应该快速振作起来,不要沉浸在沮丧情绪中,认真总结本次考试失利的客观原因,对症下药即可。在笔者的安抚与帮助下,这个学生及时宣泄了负面情绪,且快速以乐观心态去面对学习问题,及时吸取了学习经验。
(五)组织观影,讨论感想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存在的意义大概在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在屏幕上带我们领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电影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给学生刻画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在讲解到《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同题材电影。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仅仅通过书本的描述无法深刻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这时可以通过电影的演绎,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让学生对于战争的伤痛有了更深刻的感知。观看过后,学生可以对从电影中获得的感触进行讨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讨论可以让大家从多角度认识战争,认识英雄,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学生也能从影片中认识到革命先烈是通过怎样的流血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从而可以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型发展,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只有将素质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当中去,教育才能与现代化的使命相结合,培养出更符合现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就是素质情感教育与课本教育相结合,老师们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与学生积极互动,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和平.浅析素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41-42.
[2]吴凤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