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高奕
[导读] 随着国家的发展,教学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变得极为重要
        高奕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2262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教学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变得极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基础,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前提,小学生步入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有效性较低,无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发展来说,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性
        近年来,国家较为重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且对教师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最关键的时候,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小组学习法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呈现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从来都不能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导致其教学效率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无法提升,对于这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重视起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发言的权利,教师一味认为,只要学生上课认真,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一直保持偏高。但是,学生如果不能更好地将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就取法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遇到难题而不敢向教师问的现象,这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产生着较为不良的影响。
        (三)教师专业素质低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一些学校竟然要求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良好的掌握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没有一定的了解,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发展情况为其制定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对小学生进行体罚,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一)设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互动
        生动的情境能够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结合所教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情境来优化教学的流程,继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互动中,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的成效。如,教师可以立足课本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设计音乐情境、动画情境或是绘本情境,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和分析,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实现文化知识的顺利传输,继而辅助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二)组织趣味游戏辅助学生在互动中收获知识
        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其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自觉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进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开展“猜字谜”“拼字”等游戏,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举行情景表演类游戏,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软件游戏指导学生练习组词、造句、写作等技能,从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实施有效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课文掌握之余,教师还应增加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趣味性,让家长与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


        (三)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夯实语文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石,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的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同,可以结合起来一起教学。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引进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
        (一)实施分层策略,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分层策略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而从整体上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要在了解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对应的授课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着手進行分层,然后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层辅导,再为其设计一些分层的练习题来检验其学习成效。如,教师可以把握低年级儿童学习心理,紧扣识字教学要点,创造性地设计象形图画、顺口溜、图文结合辨字义等多种趣味、高效的识字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中采取“图片——词语——句子”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式,一步步提高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求,也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参与,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提质增效”的教学主题。由此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并收获丰富的知识和积极的体验,继而顺利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为了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探究,由此不断训练他们的思维,并使其在交流、分享中收获更加完整的知识信息,继而不断推动教学进度。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前要有起码的阅读了解。第二,在合作前先让学生有自主的思考。第三,激发学生合作的需求。第四,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并将众人的观点整合起来,针对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会发生碰撞,然后从中获得更多灵感,有助于完善其学习思路,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然后做出模仿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做出榜样,以身作则,做到彬彬有礼、行动果断、持重而不缺乏激情,有耐心、有条理。如果教师让学生“照我说的做,不要跟我做的学”,只会让学生思想混乱,并引发不良行为。首先,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用温和的声音说话,在教室四处走动,给学生提供帮助时,教师也应该用温和的声音说话。其次,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尤其是学困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仅仅是点头、微笑或竖大拇指,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一方面要培养小学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才能真正地爱上语文。小学教师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一种是独裁的观点,另一种是放任主义观点。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当作重要问题来研究,以创建更加有利于当前语文教学的教学环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这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向着目标进发。其中,注重进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适当增加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次数,以及巧妙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讲课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营造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傅燕平.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0):33.
         [2]吴穗玲.做好学生的导航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29):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