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见嫦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中心小学 广东东莞 523452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在弘扬古诗词文化的背景下,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性情,提高思想境界,本人觉得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审美策略应从诵读、感悟、体味这三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年级;古诗教学;审美;诵读;感悟;体味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
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古诗词学习中,朗读显得尤为重要。古诗是一种富有节奏感、韵律美、意境深的文学体裁,通过反复诵读,就能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诵读。
(一)正字音
在我们平时的文学体裁中,古诗文就像个有灵气的小精灵,不少文人雅客都通过诵读古诗文来表达情感,感受生活美。课堂上,我们往往能听到老师饱含激情地诵读,能听到学生自信满满地诵读。但不管是怎样朗读,我们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准字音,不能加字,也不能少字。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诗中使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这些词语都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另外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时,我们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古诗词押韵这个问题。
(二)明节奏
古诗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鲜明、富有节奏美感。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指导学生划出诗歌的节奏。如《马诗》,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读得时候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的感情;后两句“何当今络脑”读得时候语调可以适当上扬,“快走”可简短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通过这样来指导读,让学生纵情地渲染诗中之美。
(三)表情感
诵读古诗文,除了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之外,在明确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根据语意,根据每首诗中作者所表露的情感读出对诗意的理解,尽量读出诗作的神韵。如教学《十五夜望月》,教师应该重在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庭院内的月夜秋景、微冷的秋露和冷寂的桂花幽香,同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面对一轮圆月,诗人是什么感受呢,对朋友会有怎样的思念之情呢。在指导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人望尽”可以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从而更好地感受诗中美,纵情地渲染美。
二、感悟——尽情地欣赏美
古诗文无论是写景、写人还是记事,所表达的情感都会触动人心。因此,古诗教学要多些会意,教师不需要逐字逐字讲解,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诵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多感悟的时间。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对同一首古诗,感悟也会不同,只有把时间留给他们,反复诵读,他们才能走进诗中,与诗人产生心灵共鸣。
(一)运用多种方法,读懂诗中美
教学时,老师应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应提示学生充分利用注释,把握古诗的内容,初步读懂古诗的美。
如《寒食》一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无处不飞花”“御柳斜”,感受春日力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从“飞”“斜”中体会春日美景的灵动。其次,通过查阅资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读懂诗中之美。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去做好准备,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可以通过看书找资料,也可以是教师课上适时补充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来读懂诗中之美。如《迢迢牵牛星》是与民间故事与牛郎织女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凄美.
(二)利用课文插图,欣赏诗中美
翻开每一首古诗词,都有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映入眼帘,这精彩灵动的图画正是一首首古诗词的写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课文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诗之美。如《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诗人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的画面:低矮的茅檐,清澈的小溪,翠绿的小草;房间里有两个老人家在说着话;再看看周围,大儿子在地里锄豆,第二个儿子在树下织鸡笼,最小的儿子最可爱,在小溪边剥莲蓬。诗人描绘了一种朴素、宁静、和平、温馨、悠闲的村居生活。在学习这首词时,先引导他们看课文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他们的神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们的心里活动。通过读词看图,这时学生心里的感受更深刻了,头脑了已经有了一幅画面,这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再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像这些有丰富插图的古诗文,我们可以利用好精美的图画,把无形的讲述融入到有形的图画中,体会诗人生动的语言。
(三)通过配乐朗读,感受诗中美
音乐使人陶醉,使人心驰神往。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诗歌配上音乐,会把学生的感情推到一个高潮。如教学《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因为学生已经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明确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凄婉、悲情的音乐来营造气氛,把学生带进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更能体会诗人的心情。又如教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歌描绘了一幅乡村风景图,读着故事,我们仿佛跟着诗人走进了乡村田野,仿佛看到了无限的风光。此时,教师可以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自由、质朴的乡村田野去,领略初夏时节乡村的田园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三、体味——入情地再现美
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感悟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再现美,升华美,感受美。
(一)古诗诵对
为了加强交流,我们在平时在学习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会诗,我们的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有擂台赛,男女比赛,小组赛等,还可以邀请家长前来参加。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古诗进课堂”活动,也就是我们学校平时开展的课前一分钟展示活动,每天请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展示自己喜欢的古诗,然后其他同学做评价,将古诗学习渗透在我们平时的每节课中,通过日积月累地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文字的美。
(二)古诗表演
为了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举行古诗表演的活动。通过学习古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分好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改编成各种各样的情景剧,再配上音乐、服饰、道具等,通过舞蹈、歌唱、表演等方式表现古诗内容,让学生在古诗表演中,更好地进入诗境,入情入境地再现美。
(三)古诗书画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跟传统节日或者传说有关的古诗,课后有个选做题,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围绕古诗,进行古诗配画,这样的作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能体现出诗境的美。
古诗文意境深邃,情感丰富,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古诗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最终让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