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述
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然后剖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最后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不断探索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特意设立的一门义务教育课堂。本课程以2016年秋季启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主编教材,来源于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教材的转化。单从课程名称和课本名称上来看,此课程并不同于过去教材和形式单一的品德教育,其更加的强调了在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循序渐进的融入一些法治教育。教育部对这一课程的调整和重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此课程的落实,对小学生法律、法规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依法治国方针在我国顺利实施。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以课标为参照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之后,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一切教学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出发点和归属点,每节课都要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到了》的第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完生动有趣的教材解读之后,明确的罗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安排等。只有通过明确有序的教学之后,孩子们才能尽可能多的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如果题目和概念内容相对比较模糊和笼统,就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认知的现象。教师应该从知识内容上,让学生对当今我国的国情有正确的认知,对于世界的格局以及我国的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2.注意传授知识时的方法
由于小学时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力求以最简明的语言传达出最容易理解的知识体系。教师们可以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再借助对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例子进行改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孩子讲述法律故事和法律知识。通过和孩子交流、做游戏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法律知识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
借助科技的力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现在的幻灯片,用多种生动含有思想道德法律的图片做成幻灯片放映给孩子们观看。或者是用播放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效果一定会比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法好得多。
3.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性是天真好问的,他们的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等着大人们去发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孩子天性的开发,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潜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学校》一课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之间相互沟通互助、交流学习,可以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孩子在课堂上多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再对于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从而发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4.教师课后反思总结
笔者相信,经过每节课的教学,教师们都会有所启发和思考。正是因此,教师们才要抓住机会,根据本班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取舍和借鉴。在课后深入钻研《教师教学用书》,以《教师教学用书》为载体,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有所指导和教学创新的参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对教学方向的准确把握,更有利于教学行为的实施。只有教师在教学方面有着精准的把握和技术,才有可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有道德心、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在对孩子进行核心素质强化的时候,要因材施教,更要注意力度。千万不能讲述给孩子一些笼统复杂的知识概念,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孩子进行核心素质的强化。要从情感和价值观上,对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进行培养强化,让忧患意识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运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解决。切记不能急躁。
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明确其中的关键内容。明确疑难点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点有效简单的讲授给孩子们。只有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性、学习能力,并准确分析,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将知识最大限度的传授给学生,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实现依法治国的宏图。
参考文献
[1]李桐.小学一年级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