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娥
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251100
[摘要] 学生诵读经典文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力,有利于他们识字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加强记忆力 培养情趣 与经典同行
经典诵读就是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学生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使他们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
实践证明,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力,有利于他们识字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等等。诵读经典文学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因此,我努力将经典引进了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与经典同行。那么,怎样才能让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呢?
一、多样化诵读
为了保证古诗词诵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一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就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诵读,这就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了教材中,学生无法在诵读中获得更为多样的知识储备。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组织古诗词诵读活动的时候,会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借助多样化的手段来帮助学搜集到大量的古诗词内容。在此需要注意一点,这里所提及的打破教学内容的限制并不是将古诗词诵读从教材内容中独立出来,而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搜集与之主题有关的古诗词,借此在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下,开阔其视野,加深其情感的体验,并实现群文阅读。
1.同类别诵读
我在组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古诗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来搜集一些与该主题有关的古诗词。学生们可以通过询问家长、翻阅古诗书、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到丰富多彩的古诗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如此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高了其信息搜集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中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在班级里进行共享。如此在反复的古诗词诵读下,学生会对其中所描绘的景, 所寄托的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2.趣味中诵读
诵读的关键在于读,只有熟读才能成诵。如果课堂上只求一味贪乏枯燥的读,其结果肯定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令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我们只有想方设法以不同的“花样”、活泼有趣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学生愿读、乐读。我曾在教学《论语》时,先让学生学着录音慢慢地读,直至读熟、读快,然后引导他们拍手谱上曲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唱读。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读得不亦乐乎,甚至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就把《论语》背诵下来了。我们只有这样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读,读得沉醉其中,读得欲罢不能,他们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才能在慢慢的诵读中体会到个中的道理。
3.角色扮演诵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是难以有深刻理解的。立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 我在组织古诗词诵读活动的时候,会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结合学生所诵读的古诗词为其播放相关的乐曲或者视频资料。在氛围的营造下, 学生自然会在诵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舞台剧表演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方式之外,在每一学期,我还会组织学生选择本学期所学习的古诗词来进行舞台剧表演。
如此,在亲身的感知下,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并产生诵读的兴趣。比如,在去年我们班的一个小组合作表演了“暮江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先表演了白居易在朝堂上的郁闷,然后表演其在离开朝堂之后的愉悦,站在江岸上欣赏自然美景, 借助对美景的感叹自然而然地抒发出内心的轻松与愉悦。在这些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其他学生看得是津津有味,随着诗人的人生际遇的变化,其心情也在不断地变化,并为诗人不公的待遇产生了愤懑之情。如此,借助舞台剧不仅丰富了诵读形式,还将学生带回到了那个时代背景,加深了对诗人人生际遇的了解,为其今后学习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式渗透
1.营造书香班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白白的墙壁、漆黑的黑板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环境。在这样压抑、沉闷的环境里,学生自然毫无诵读的兴趣。为了调动起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我会从班级环境入手,为其创设一个书香满溢的诵读氛围。比如说,我和学生一起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情境图,图上有诗人作诗的情境和所作的古诗,在教室后边的黑板上布置了诵读板块……如此,在一个浓郁的古诗词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沉浸其中,并产生读诗的欲望。
2.乐中听韵味
经典文学多以古文的形式出现,然而古文不同于我们现代白话文,它里面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通假字,学生往往容易读错音。另外古文有它的韵律和节奏,如果我们不指导,让学生随便读,他们往往容易读断句、破句。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经典,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这样才能达到朗朗上口,令人百读不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关键就在于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只有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听出韵、听出味,才能读得准,读得美,读得深刻。如我在教《弟子规》时,由于是低年级学生,我就运用了“三听”法。播放视频,第一次要求学生听准字音;第二次,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停顿;第三次要求学生听出重音,并做上记号。这样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有目的地倾听,他们就会听得非常认真、专注。以至于在后面的朗读环节中,学生自然就读得自信,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了。
3.赏中评
经典文学均以古文为主,又偏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要想读好它,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亦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是我们的小学生。所以,我们要知道学生愿意诵读,能诵读经典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激励的话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的信心,要以发展、赏识的眼光来看待、评价他们,让他们在我们的激励下自信地、愉快地学习。我们在对待有成就的学生就要常加鼓励,如:“你真棒,读出了古文的韵律美,简直就是我们诵读经典的小能手。”“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老师觉得仿佛在听一首优美的乐曲呢。”……这样一直让学生维持在高峰上,他们才会愈背愈快速,最终可达至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如此的渗之以理,导之以行,定能使学生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让学生“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吗?
总之,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记忆一些永恒的文学作品,对提高他们的素养,净化他们的灵魂是有益的,是他们一辈子都受用不尽,解读不完的源泉。而“乐中听,听出味;趣中读,读出韵;赏中评,激之趣;渗入理,导以行。”则是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从经典诵读做起,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他们独特的读书体系,让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从“书香班级”开始,逐渐让整个校园溢满书香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丽利.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人生十六七, 2017 (35) .
[2]闫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讲究[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