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平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石鼓明德小学 644100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直以来是教学界的致理名言,可是今天,“得语文者得天下”把语文提到了最高境界。随着公务员的申论考题,面试的考题,到今天小学考题的改变,无不体现语文学科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是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在考试中占有30%的分数。纵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考试题型,文字理解与表达占据语文分数的90%,真正实现语文不好的孩子真的有三分之一的题看都看不完。在曾羲教授开展的国家级作文课题以来,我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又更深层了一步。自从2016年部编教材以来,我是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追随语文新教材,从部编到统编,站立于教学第一线,虽然我教学了二十四年,但是一直从教于高年级,特别是五六年级,见证了孩子们写作的苦恼,所以这个班我从一年级开始我逐渐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现在我的班的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在全乡所有班级中,名列前茅。我们班的其他科任老师以及到我们班上公开课的老师,也无不赞扬我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就连上学期宜宾市教授到我们班听课,也赞叹不已。我班的孩子现在如果有老师要来我们班上公开课,他们是欣喜若狂,课堂中表现得异常优秀。他们也特别喜欢老师拿着优秀作文在全班点评的过程,他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份自信和兴趣都来自于什么?我想,他们的成长是离不开我精心的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就已经开启他们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写好作文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很多,可以从孩子的写作兴趣,仿写文本的结构,仿写句子,篇章等等。下面我将自己的教学亲身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一、教师作文先下水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老师自身应提高语文素养。去年四川省举办的小学语文老师七人团队素养大赛,我有幸承担了南溪区的大赛评委,也耳闻目睹了现在的语文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的语文素养。城市里的老师素养可能要高些,我们农村学校,可能只有小部分是大学的语文专业毕业的,大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专业。由于学校人员少,所以美术专业,体育专业,英语,音乐专业的教语文甚多。有些语文老师平常的教学中,作文不咋写,考试前就随便应另一种老师是,每个单元一篇作文,就只安排一次,或者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单元的作文课,上课讲作文,写作文就安排成家作,孩子回去后,就东拼西凑,这本书上抄一点,那本书上抄一点。结果,孩子的写作兴趣哪里来,写作能力如何培养。著名语文专家刘国正先生曾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 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叶圣陶先生说的老师经常动动笔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下水作文。语文老师应该经常写下水文,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在作文方面的进步。语文教师不能把下水写作当做一种负担。就像美术老师需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老师需要唱歌给学生听一样,语文老师也应该经常写文章给学生看。其实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多写“下水作文”,带学生“过河”,并适时适度地展示给学生听、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到“美文”的“刺激力”,心灵感动、产生共鸣,从而喜爱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学生对教师的下水文会有亲切感,会更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会产生一种欲与教师试比高下的少年豪情。老师的下水作文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老师自身也会从自己的写作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去年宜宾市举行的读书活动,其中一个活动就是教师下水文的比赛,这些活动我认为每年一次,而且范围要广,争取每位教师都能参加,才真正体会到语文老师所需的语文素养。我每次的作文课第一节是分析和讲解,第二节课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写作,在作文评讲中我会把自己的下水文念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点评我的下水文。除了我自己爱写下水文之外,我喜欢随时写写日记,也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如:今天早上我坐公交车,差一点就迟到了,幸好我飞快地跑,才赶上车,从这件事情我有好多的感想。我会记下感受:人生中有很多事情犹如追公交,只要你稍一拼搏,就会获得成功。我会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与他们分享,所以孩子们说:“上语文课很有意思,一边上课一边吹牛!毛老师语言很幽默,我们不仅不会睡觉,而且挺高兴!"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在细小的事情中去真情体会,小事情大道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二:巧用课文补白处
教统编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口语表达的训练。与人教版同样的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单元,教学重点不一样。
而且新增的一些人文主题单元,也很有意思。如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的提问单元。这些单元学生们特别喜欢,当你学完一个新的人文主题后,穿于每个单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高的。他们都喜欢去预测,去提问,去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好的文章就像书法一样,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课文的某些情节跳跃较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不写,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在阅读时,需要对这些地方作补充,既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三年级课文《小狗学叫》中的三种结局的“……”很有意思,既让学生大胆推测想象,也激发了孩子的写作欲望。这里我就安排了一次写作,三个组分别写出三种结局。而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三种结局中又有无数种结局,每个小组共六人,就可以编成一本绘本了。写作后他们互相阅读,互相点评,互相收获。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学生对描写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一部分理解比较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读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盘古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他又是怎样面对,怎么坚持下来的?在感受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引导学生想象盘古身上还有什么会变成世间万物?又如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 那个单元的创编故事情节,我也让孩子们创编了奶奶讲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得到宝葫芦的经过。《海的女儿》的故事的创编等等,从课文内容的延伸,到课文内容的创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地仿写。这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空白处的方法,不仅能让课文内容显得更加丰满,还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学生体验知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畅所欲言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及所见所闻。由此可见,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离开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何来生机盎然的作文?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对周边生活的认知水平,还很肤浅、还很薄弱,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给他们观察身边人事物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并且要不断拓宽观察的视野和领域,鼓励学生在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如果从小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培养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是非常重要的。前年我参加了泸州纳溪的〈四育合一,素质教育普教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研学旅行〉课题,先参观他们的试验基地,再听他们的推广会,受益匪浅。那些孩子每个周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生活的积累多了,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我在教学中,喜欢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实践之后并不定要写作。首先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校园、街道的变化,观察老师、家长、同学等人物的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其次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我在今年的役情期间,就安排孩子们亲手尝试种植豆芽、种花,种树,等等,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他们的生长过程。周末,我让他们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如:洗袜子、洗碗、叠衣服、修指甲,炒菜,包抄手,煮饭等等,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参与劳动、尝试的滋味;到了他们写作的时候,得心应手,一触而蹴。比如:四年级下册的六单元的作文《我学会了……》,孩子因为有了实践的经验,写起来并不难,写作材料有了,写作兴趣来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每个普通的日子,我可以把它当作写作的素材。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用简短的一段话写出你的祝福。儿童节,端午节,清明节,写下你的亲身感受。只要老师善于去捕捉生活中闪光点,孩子们就会用妙笔书写他们的人生。
机智、有吸引力的作文教学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来说一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能让我们体悟到学生习作中流露的飞扬个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一位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自己的唯一乐事,学生也一定会全心全意爱上它,我们也会欣喜地发现:“作文,快乐就在一念间。”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精彩优美,准确恰当的教师语言往往能激起孩子智慧的火花,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每一次机会,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让他们的才思如泉水般涌流出来。
参考文献 1. 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2.《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