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初级中学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学教育新形势到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纳入到中考中去,传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本文通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情况,刍议如何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渗透、心理咨询室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学教育新形势的到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纳入到中考中去,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能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一、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近几年,我校坚持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内容是由学生发展处牵头,几位心理辅导老师编印的教材《迎着阳光成长》。该教材总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十个方面介绍学生心理健康常识。第二部分介绍我校心理咨询常识,主要让学生了解可以求助的途径和方式。第三部分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答”,分“自我意识篇”、“自我管理篇”、“情绪调节篇”、“人际交往篇”四个篇章。第四部分是“心灵氧吧”,它汇集古今中外的经典小故事,从“成功路上”、“感悟人生”、“触动心灵”三个侧面进行心灵启迪。 我校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专家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中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在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教学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包括认知训练、耐挫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以及情绪调节训练等等。
二、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是指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和过程。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营造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成与学生平等的朋友和知己。保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教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助于形成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2)科学的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灵活妥善的处理,善于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在教学中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时,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及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4)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性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积极而又稳定的心理状态,必将促进学习质量的发展与提高;反过来,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又为心理素质的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而有效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可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的教育网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 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的服务工作,运用疏导、劝慰、分析、宣泄等适当途径和方法,可帮助部分学生改善心理状况,调节其情绪,达到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 为了让我校学生更轻松快乐的享受初中生活,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或鼓励或引导学生,我校设置专门心理辅导室--日香小筑。心理辅导室设置有单独交流区、团体辅导区及发泄涂鸦区。每天安排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坐班,接受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及发泄。我校还在各班设立了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密切关注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将有需要进行团体辅导的学生进行统计上报,学校将在统一时段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并恪守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对重点对象做好跟踪调查,做好服务工作。
四、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强化自我教育水平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良好的集体活动氛围,积极的群体人际交往,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我校固化并打造一些大型集体活动,其中,“新生入学仪式”、“新生军礼训”活动、“毕业典礼”活动等每生会在初中阶段经历一次,金色年华体育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每年经历一次,每一次的主题都会变化;每年春游踏青的地点、活动内容都不一样,这样实现了跨年级、跨班级、跨区域、跨时空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享受不一样的初中生活的同时渗透自我教育。在群体人际交往中,强化心理品质的形成。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内在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中学生,心理素质是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基础。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李文兵.新课改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5):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