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欢欢
[导读] 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阐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以期能够给予小学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李欢欢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二小学
        摘 要: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阐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以期能够给予小学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更加多元化,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都呈现出复杂化,而这些也会对于人们的思想与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社会、        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也是当前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小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和孩子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在于培养出心理健康、综合素质较高、        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首先,教师要完善自身。教师应该提高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小学生内心比较幼稚,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成熟,教师对他们要有耐心,要细心地为他们解答。当然,一个教师的职业素质影响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答。所以,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为学生更好地答疑解惑。教师在和        学生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语言技巧,与他们以朋友的方式接触,通过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大环境中成长,学生会释放自己,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对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益处。同时,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小信箱,欢迎学生以书信的方式把自己遭遇的困惑和问题表达出来(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书信可以是不署名的),然后利用每周的        班会时间逐一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困难期。可以说,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理解学生,        同时要给家长灌输教育理论,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遇到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很多报道显示,一些处在家庭暴力或者不健全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数的内心是扭曲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家庭的主体,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父母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出温暖、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然而,在当今,大多数父母为了生计,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他们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感受。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他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上,失意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生活中的缺失,会让孩子产生出悲伤的心情。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正处在转折期。家长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与孩子经常沟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父母的谈吐也会影响到孩子,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选择使用文明的语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形成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学历健康教育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他人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交往,能够在心理上形成安全感,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现今,学校教育已逐渐成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这不既需要由专业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同时,也需要各门学科教师充分立足于本学科专业自身的科特点,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在教学《校园生活真有趣》一课时,课文内容是要让学生认知与了解学校当中的各个兴趣小组开展兴趣活动情况,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当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与学校的各个兴趣小组指导教师进行紧密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兴趣小组活动当中。例如,可在体育的校队当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认知到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学生在参与音乐兴趣小组时,角色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当中真切地感受到音乐之美,在让学生心情愉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地舒缓自身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教师可以定期在网上搜集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对于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们更愿意接受。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帮助疏通孩子心理的视频,利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或者播放童话、寓言故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让学生领悟、体验,促进学生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热点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所以,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经常与孩子沟通、与家长协调,开展家校共育,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肖玉辉,陈元忠.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30):51-52.
[2]孙桂香.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5):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