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清
湖南省桂阳县第三中学
摘要:自从核心素养理念被提出后,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都以核心素养为依托进行教学组织,核心素养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文章先分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构成及培养价值,之后探讨具体培育方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理价值;实施对策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下面就对与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学理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及价值
1.构成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之首,主要是把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并通过调用知识时行实际运用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特别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阶语言如写作、阅读分析能力等是以学生的高思维水平为基础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强调的是语文的美育功能,包括学生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传承。
2.价值
价值是教学的指导方向,明确了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教学评价有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是反映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是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反映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重视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例来的传统,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升华,目标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水平。其次,核心素养指出,学生要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接受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对应的能力。再次,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一般教学大纲,而是对学生提出的终身发展所具备能力的描述。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在离开学校后能快速适应多变且高要求的社会。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1.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构,以发展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该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进行景色的描述,给读者展示的是夜色下的荷塘的优美景色。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等,通过形象的描述,提升了文章的层次性,又通过细腻情感的描写,极具借鉴价值。教师在学生深度阅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进行文本研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本的创作方法,使学生学会对创作方法的应用。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文章描写的方式进行家乡的树木等的描写练笔,进而在训练的基础上掌握景物描写手法,同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在描写时要用到比喻、排比、联想等不同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强化深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通过读写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通过深度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散思维,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并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文章内容标准来是,之后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后,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活动中:没有光明、声音和语言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海伦是通过什么去感受世界的冷暖和花草的?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处于一个无声世界中,之后进行感受描述。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深入课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并通过想象夯实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三天光明时间中海伦看到的事物、了解海伦拥有的东西、海伦表达的思想进行梳理和填写,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学生能拓宽学习思路,进而在研究中提升思维核心素养能力。
3.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广泛阅读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广泛阅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在阅读时要注重名家名作资源的阅读,并通过一定阅读方法的掌握体验名著中的文学内涵,体验名著描述的人性之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目的是通过相关的名著的阅读领悟孟子的儒家思想,并将儒家思想融入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以促进个人发展。还有一些名著哲理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如《唐·吉诃德》,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安排一节赏析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唐·吉诃德》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和精神,体验主人公理想主义的悲剧发展。在学生的广泛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不能给学生界定的中心思想,目的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主人公的思想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的扩展,通过不同文章的对比,能在欣赏的基础上提升审美核心素养能力。
4.依托综合活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多数是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文章,能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研读,将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传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等场所,并邀请专业的解说员为学生进行讲解,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实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遗迹,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力,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依托综合活动,学生能在参与过程中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并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读写结合、深度探究、广泛阅读、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国.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读写有效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8):29-30.
[2]胡秀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7):8-9.
[3]周玉庆.高中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小议[J].读与写,2020,17(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