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涵盖全国各地。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进行了简单的知识传输活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而且会增加学生对教育者的依赖性,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求学者长远发展。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讨,2018年10月10日,在《“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专题讲座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主编、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先生提出要注重思辨性阅读教学,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在具体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教学;策略
引言:
高考语文改革势不可挡,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新高考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信息筛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传统应试教育却仅仅只强调知识的机械背诵,不对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要求,无法满足新高考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新高考要求,相关教授提出了思辨性阅读教学。通过进行思辨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联想能力,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情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猜测理解,发展学生自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分辨能力[1]。下文将从层次性教学、小组讨论、课外趣味活动等方面讨论如何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一、概念介绍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阅读,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2]。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建层次性教学
层次性教学是指在具体课堂中,教师依据课程主题,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问答环节中。同时,较难的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学习优秀者的思考方式。创建层次性教学,可以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进行自主阅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课程问答,可以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建立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最简单的问题提问,比如要求学生朗读全文,然后选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接下来老师可以讲解文章背景,请学生思考课文大意,在理解过程中,如果出现理解偏差,教育者可以进行适当引导纠正。在基本意思正确后,进入课文具体翻译部分,首先进行重难点词语的翻译,例如“贰”、“若”、“缒”、“鄙远”等等,在在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回答错误的字词进行解析,确保学生完全理解,同时,对于一些与现代意思不符的词语要进行具体的比较,对于多义词要将其各个含义全部列出,确保学生学会的是一门语言,而不是仅仅一篇文章。最后,对全文具体含义进行翻译。课文教授完成后,如果还有时间,教师可以找一些包含课文重点词汇的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断句、涵义分析,锻炼联想猜测能力。
近几年高考中,语文文言文选择绝大部分是历史人物传记。对于教育者来说,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找出考试要用的那一篇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比单纯课文讲解重要得多。
(二)开展小组合作类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小组自主探讨活动。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注意,一个组内学生的水平应该有高有低,但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应该相对持平。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思维触碰,在争辩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同时,合作类项目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熟悉度,有利于班级整体和谐互助氛围的形成。教师还可以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赛可以让学生重视讨论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课程教授中,课文内容较简单,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位重要角色的情感分析和鲁迅先生写下文章的用意。如果课堂内容只是简单的讲解,无疑是十分无趣的,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分组在上课前进行课程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依据课文内容进行互相问答,答对最多的小组获胜,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举行问答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问题不能偏离课程主题,在活动进行之前就应该给学生讲明,过度偏题或者问题内容过于生僻小组扣一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课程内容不会偏离主干。其次,为了防止小组回答问题的一直是一个人,可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回答问题,但顺序可以自己决定,这样会让每个人都有比赛的实感,使每个人都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最后,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比如提问小组可以指定回答小组,如果答对,回答问题的小组加一分,否则减一分,最终只有分数最高的小组才是胜利者。这样,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要想获胜,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各方面素养都会进行有效地提高。
(三)举行趣味活动
单纯的讲-听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无聊,课程中开小差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发掘学生听课的动力,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性活动。
例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教学之前,告诉学生课文内容教授完之后,各个小组需要进行课文片段表演。为了降低活动难度,可以允许学生带台词稿上台,但是不能影响整体美感。学生需要依据课文内容对角色表情、动作、台词进行设计,其他小组可以从角色完整度、整体表演效果、观众反应等方面对表演小组进行打分。这样不仅使学生上课注意力得到集中,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情感赏析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在表演结束后,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表演中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对学生思考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四、总结:
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闪光点,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同时,课堂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方法而不是文章,要将中心点从教师转变为学生。[3]
参考文献:
[1]周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12):19-19.
[2] 高慧民.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赢未来, 2018, 000(020):P.14-14.
[3] 樊金梅.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