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风
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是基础学科,也是重要学科,到了五六年级后,数学知识内容相对丰富和复杂,学习难度也随着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知识理解或解题错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干预性管理,通过早发现早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正确率,进而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干预措施
受教育制度影响,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六年级,面对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率高,将导致成绩的落后。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易错题的管理,并对学生出现的易错题进行干预,目的是帮助学生规避错误,夯实基础,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易错题的管理和干预
首先,易错题的管理包括管理态度、管理评价、管理行为及易错题搜集等内容。易错题蕴含非常多的隐藏性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养成易错题的搜集、纠正、针对性学习的习惯,目的是做好易错题的管理,改善知识结构框架,提高学生答案的正确率。易错题管理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通过易错题的搜集和纠错,帮助其深入思考,并通过知识整理、归纳和利用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其次,易错题干预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易错题目进行提前纠正,通过列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出错的原因,使学生从根本上规避错误。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易错题的干预策略
1.通过预习方案的设计进行干预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最关键的学习阶段,教师依托各种辅助资料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干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预习案是学生学习正式开展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方案的设计进行学生易错题的干预,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的重点,并规避易错知识点。教师在设计预习方案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以教学重点为核心,通过教材的导读帮助学生认识到可能出现的错误理解和错误解题方式,进而对易错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探究,提高理解效果。对于易错知识点,学生要进行收集和整理归纳,目的是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学习该节内容基础知识,并能将概念和思维进行结合的预习方案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理解不同图形的关系,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预习方案可以以空间概念进行切入,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图形的描述,目的是将抽象的物体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进而深入理解图形的几何位置和运动关系。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语言将描述的几何图形展示出来,可以在手脑并用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如下图所示,教师设计出空间观念的预习方案,使学生通过想象和描述,体验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目的是避免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出现错误理解,导致图形空间关系或位置的错位。教师还可以依托多媒体动画展示的特点,对图形的立体形式和变化特征进行展示,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从静态向动态转化,以对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提前干预。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干预
课堂探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探究环节对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提前干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防范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总结,笔者发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理解的不到位,容易将圆柱的体积和面积公式混淆,在计算圆柱表面积时无法区分有盖和无盖。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提前干预。如针对学生无法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状况,教师可以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点,并坚持每天做计算练习,以降低错误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公式。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之后让学生进行测量,了解圆柱底面的周长,再之后让学生观察圆柱的高度。在学生了解这两个重要参数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目的是帮助学生规避易错点。
3.通过课后易错点反馈进行干预
除了预习方案和课堂探究方案进行易错点干预外,还要通过课后的易错点反馈进行干预,目的是消灭易错点,进行知识的正确巩固。教师在发现学生课后练习容易出错的点后,在布置作业时要进行干预,目的是使学生小心应对易错点。
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教师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后,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性不强,做题不仔细审题,审题出错丢分的现象很严重。如题目为“一根绳子为 4.5米, 第一次用掉 2/9, 第二次又用去 2/9米, 两次共用去多少米?”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后,自然的想法是利用4.5米乘以两个2/9,但是没有注意题目条件中后一个2/9后面有一个单位米。题目的正确解题方法是4.5乘以一个2/9,之后再加上2/9。对于学生的审题错误,教师要进行及时干预,目的是提高学生审题正确率,消除学生的惯性思维,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检验学生的易错题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解题正确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到高年级后,学生可能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思维定式、逻辑性不强等多种原因出现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易错知识点或解题思路进行干预,引导学生做好易错题目管理,目的是帮助学生消除可能出现的错误隐患,进而走出易错的泥潭,并在知错、防错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小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解析[J].学周刊, 2019(2):103-104.
[2]张颖.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 2019(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