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助推能力的形成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秀媚
[导读] 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企业的经营》为例,探讨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一)精选议题,优化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二)问题引领,助推思维,让学生“能说会想”
        王秀媚
        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
        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企业的经营》为例,探讨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一)精选议题,优化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二)问题引领,助推思维,让学生“能说会想”;(三)引导总结,回归课本,让学生会说“专业话”;(四)展评联动,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   议题情景; 问题引领;  引导总结; 展评联动;  认知能力
        
        
一、问题提出: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其中包括四个关键领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是其它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它主要是指要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六种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涉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其中“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属于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要“能说会想”,“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属于交流能力,要求学生不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都要讲道理,要“有话好好说”,会说“专业话”。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这些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得以形成呢?下面,笔者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为例,谈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些具体策略。
二、关于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策略的一点思考
(一)精选议题,优化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它具有开放性、引领型,又体现教学重难点。好的议题是培养学生各种认知能力的前提。而围绕议题设置的情景则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可能。所以,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选好议题,同时要考虑情景的优化,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有各种认知能力的培养可言。
        如在此课例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企业经营,路在何方”这一议题,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华为公司作为典型案例,同时还附加设置了两个具体情景,一个是“张三等人合办的鞋厂,急需一智囊团出谋划策,请你给他们厂做参谋。”另一个则是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当前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残酷的现实。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以你所知道的华为公司的成功之道,作为参谋,怎么才能让张三的公司赚钱呢?
        此议题所探讨的就是本框题的重点知识,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情景案例贴近学生,学生对于角色的扮演也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学生都愿意动起来。这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问题引领,助推思维,让学生“能说会想”    
        问题的作用在于给学生一个方向的引导。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做到“能说会想“,尽量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泛泛而谈。
    如在此课例的教学中,笔者结合议题和情景,巧妙地设置了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企业倒闭?前面有哪些具体知识可以给我们启示?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希望自己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会想些什么具体方法?不断招工人吗?找“捷径”? 我们可以用哪些专业点的词语表述?在老师的问题提示下,学生的思维慢慢的活跃起来, “创新”、“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社会责任”等专业词语跃然案上。这些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信息加工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三)引导总结,回归课本,让学生会说“专业话”
        政治学科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强弱,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能否用学科术语讲话、组织答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教师要善于善于引导总结。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用课本观点说话。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和课本相关理论观点对上号,让学生慢慢地悟出“如何用政治术语表达相关情景观点”,进而提升其信息加工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在此课例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充分讨论“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各种建议措施和课本观点分别列举出来,要求学生进行分类连线,并及时地进行引导总结。通过这样的引导总结,让学生慢慢地形成用专业术语表达观点的习惯,进而转化成一种认知能力。
(四)展评联动,提升学生能力。
        展,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关的问题作业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评,则是指其他学生对相关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补充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生生之间的展评联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各种认知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如在此课例的教学中,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发言和教师的总结引导的基础上,我及时地抛出了一道主观题:结合材料,分析企业为避免轻易就被淘汰的命运,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要求个别学生在黑板展示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点出自己答案的核心观点之处,其他学生则充当“小老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反驳和补充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以上就是笔者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点尝试,它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万作芳.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目标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19(02)
【2】褚宏启.解读关键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
【3】甘保华.让关键能力成为课堂支撑点.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6)
【4】李子熠 .深度教学,培养关键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