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红英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第一中学
[摘 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家国情怀内容,疫情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入手进行凸显家国情怀的历史教学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使学生在建立中国自信的基础上培养国家强盛、民族自强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 高中历史;疫情;家国情怀;对策
2020年1月爆发的疫情成为全球共同的敌人,在世界发展历史上,疫情会导致生命的逝去、社会秩序的动荡,同时人类也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疫情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利用疫情进行家国情怀的凸显,使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帮助学生构建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以家国情怀为核心构建教学目标
1.突出家国情怀立意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知识的人文追求,培养的是学生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平凡的大道理往往蕴含于历史大事件中,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抗疫一线,在逆行的道路上成为英雄。中国的抗疫是世界各国做得最好的,显现的是全社会的责任担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疫情期间顾大局、能奉献的平凡的中国人之可贵精神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依托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高中历史教材的“医疗与公共卫生”明确了疫情的流行和影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可依托此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教师通过古代天花、鼠疫等疫情的流行与防控,通过中药的成就和西药在中国的发展,通过新世纪各国建立了疾病预防制度,并建立了现代卫生医疗体系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卫生医疗事业也在进步。
3.总结教学目标
可依托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抗疫背景进行教学目标的总结:一是学生自行查找与疫情相关的史料,了解影响世界发展的重大疫情;二是学生对疫情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明确疫情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三是搜集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抗疫一线的典型故事,体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并形成自觉参与抗疫的行为。
二、以抗疫议题为中心内容
1.确定抗疫议题
家国情怀的培养与疫情发生是相互关联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依托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灾难性议题的讨论。社会性灾难性问题的发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澄清原因,但身处社会灾难的个体对灾难的应对是社会讨论的重要议题。通过确定社会灾难性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关注和回忆疫情发生原因、影响的基础上认识到疫情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冲击,进而为家国情怀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议题筛选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兴趣点,要从历史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切入,目的是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成长。
2.确定抗疫内容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疫情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中,对动物的驯化中发生的,主要源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捕杀,疫情的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防疫的重要工具,政府对疫情的重视、国家公共防疫体系的构建等都是疫情推动的。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传染病依旧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威胁,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疫情,应该世界各国联手进行抗击。
其次,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参加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民众等的故事,并对世界层面的抗疫回应进行了解,感受中国抗疫的成就,体验家国情怀的共同体精神。
再次,学生对抗疫议题进行讨论,了解疫情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只有具备家国情怀素养,进行有效防范,才能在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三、依托议题教学模式实施家国情怀培养
1.实施前提
依托议题进行教学组织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托课堂创造性与生成性素材与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自身的主体价值。以“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为例,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古代和近代疫情的发生原因及医学成就,目的是突出中医和西医的成就。之后教师以古代和近代疫情的搜集为核心,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了解前人是如何抵抗疫情的。从历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和学情出发,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站在特定立场进行讨论,目的是了解疫情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并对冲突进行理性分析,以做出正确判断。
2.具体实施
如本文选择的社会灾难性议题,主要是观点是传染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事件。再以“医疗与公共卫生”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正向和反向的两种观点,学生可以选择正面角度或反面角度进行资料的查询,之后对此次疫情中国抗疫和世界抗疫的细节和差别进行分析,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关键事件的讨论,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最后寻找解决方案,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疫情的发生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进而深化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家国情怀素养,形成家国情怀自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等环节的实施,学生能明确,疫情不仅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灾难,也是督促人类反思的关键因素。在疫情背景下,人类要对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创新灾难治理措施,将灾难转化为进步的动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四、构建多元课程评价标准
依托议题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议题范围明确学生思考方向,通过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问题探讨帮助学生正确判断,通过结果假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提出决策使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在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反思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并通过立场的对比和反思辐射到家国情怀素养。
依托疫情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历史教学设计要创设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学生的讨论过程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过程,在观念产生分歧后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表现。虽然本文以社会灾难为议题开展教学,但要注重抗疫过程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实现家国情怀培养为标。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动态、静态结合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问题,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总之,新冠状病毒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灾难,但这种灾难也是一种考验。对中国来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展示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将抗疫与历史家国情怀培养进行连接,通过抗疫过程中典型故事、英雄事迹等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使学生理解“医疗与公共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升华爱国情怀,形成责任担当,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马玉芳.浅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考、学、教[J].考试周刊,2019,(89):130-131.
[2]焦艳.重大疫情防控中弘扬家国情怀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6):39-41.
[3]刘梦琪,庞丽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2):94-95.
[4]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J].红旗文稿,202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