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华
湖南省祁东县洪桥街道办第三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对习作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界定,即依托习作单元主题的训练点,进行习作目标的实现。人教版教材为教师的习作教学提供了训练点,教师要依托训练点进行知识挖掘,通过研读教材,掌握训练点的单元写作知识结构,进而通过实践体验、任务驱动等使学生的写作向知识学习转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训练点;对策
人教版本教材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构建了完整的训练体系,习作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清晰的训练点,教师可以依托单元后的习作训练点进行学生习作任务的设计,使学生的写作更有针对性。如“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可以对应“猜猜他是谁”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依托单元的训练点进行写作教学的拓展,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依托训练点归纳习作教学知识
人教版教材的习作训练点为教师的习作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教材的训练点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而非知识性训练。教师要依托教材的训练点通过写作知识向教学知识转化,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主要是看图写话,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图片上有哪些人,都在做什么,可能说了哪些话。之后学生进行写作创作,把自己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按照图片顺序进行书写和表达。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将写作的训练点向写作知识转化,让学生先根据图片的顺序进行观察,再进行图片画面动作、语言或心理的描写,并通过连贯的句子进行上下文衔接。在写作知识转化成功后,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知识转换,如果只是单纯和学生说让学生对画面进行概括,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对图片的观察进行内容表达,之后再引导学生利用谁,在哪儿,在做什么进行词语的连接,使学生学会概括。
二、基于训练点寻找写作知识
人教版教材对写作的训练点的安排比较明确,从观察到想象,从把事情写清楚到按照顺序写景物,从介绍一种事物到描写人物,从围绕中心写到表达真感情,所有训练点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先研读教材,明确训练点,避免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训练点进行误读。如针对“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说出具体感受”训练点可以对应“我的乐园”训练任务,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乐园是什么,自己在乐园里会做什么。乐园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快乐。这个训练不能和单纯的写景教学相混淆,避免出现学生的习作训练偏差。其次,教师要确定点。每个单元的训练点都是一个写作训练,涉及到一系列的写作知识,一次写作课无法完成写作知识的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先确定训练点的点,如针对“写事物时融入感情和看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直接和间接的心理描写融入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幻觉描写、体验描写,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练习。再次,梳理不同单元的写作训练点的梯度。
教材中不同写作训练点内容不同,呈递进形式,教师要梳理好不同训练点的梯度,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总结。如教材中的“写事物融入情感和看法”和“采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表达看法”这两个训练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师要先找到训练点间的不同,将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从写作知识向教学知识转化
系统的写作知识不会自动生成,需要教师以学生理解的形式将抽象的写作知识转换为学生能有效应用的教学知识。不同教师在转化过程中体验不同,策略也不尽相同。
首先,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将依托训练点归纳出来的写作知识,利用学生的写作进行呈现。如在讲“定点观察”写作知识时,教师不明确说明“定点观察”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概念呈现:学生都坐在同一间教室,坐在前面第一排的学生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看到的情形。如《画杨桃》就是定点观察的课例,虽然文章讲述的是坐不同位置的同学画出的杨桃各不相同,告诉学生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同时这篇课文也是定点观察的概念呈现的重要依托。教师依托课文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定点观察的要点,以写出完整的高质量的作文。
其次,例文示范。教师要将写作知识转变成教学知识,可以通过例文示范的方式进行。如在写借景抒情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列举一篇借景抒情的范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研究范文使用的写作方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写作知识的验证例文进行搜集和揣摩,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例文的列举,目的通过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例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也是将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教学“写人物性格”的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情境:如果给超市老板写信推荐妈妈去做收银员,你将如何介绍你的妈妈。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写作更有针对性,学生能掌握从哪些层面进行妈妈的描述,以使推荐信更为成功。教师在实际备课时,也要根据写作内容搜集可创设的任务,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人教版教材已经为教师的习作教学勾画了训练体系,教师只需要根据训练体系的训练点将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并通过例文展示、实验体验、任务驱动等模式,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所谓教无定法,写无定法,教师依托教材的体系进行文法自然的写作引导,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激发表达的意识,进而写出真情感,才能提升写作能力,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燕琴.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144-145.
[2]李小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28):277.
[3]尚秀亭.论随文练笔驱动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J].考试周刊,2020,(61):37-38.
[4]王雨萌.探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2020,17(19):104.
[5]王亚芳.提升小学语文微型化习作能力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上),202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