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罗石年
[导读]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度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阶段。新课标改革指出,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对于人才本身的培养,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应用知识。基于此,教师要针对时代特点,有意识的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
        罗石年
        云浮市云浮中学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度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阶段。新课标改革指出,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对于人才本身的培养,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应用知识。基于此,教师要针对时代特点,有意识的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在当前社会,信息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的教学以核心素养为背景,重在培养核心素养更高的学生,这也为高中信息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依托各种教育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和时代要求,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一、核心素养内涵
        教师要从网络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出发,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要对信息技术有超前的认识,辨别信息敏感性,构建学生的信息思维,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内涵,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现代社会教师的教育责任是指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学会信息技术之后,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要勇于发挥奉献精神,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人民需要的地方,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计算机思维记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关键的作用,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而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的是学生在利用数字化工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自身的计算机潜力,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道德修养以及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高中学校选择将教学重点放在高考必考科目上,对于计算机等非高考必考科目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甚至有一些高中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在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误导下,学生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计算机知识,就无法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等,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强化教育责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计算机教学,将教学资源向计算机领域倾斜,引进先进的人才,强化师资力量,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环境中成长。
2.确立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教学效果比较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不够明确也不够详细,导致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紧迫感。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制定计划也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小到每一节课的计划,大到一学期的计划,教师都要制定好并且要切实执行好。为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收获成功与喜悦。众所周知,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知识,教师要让学生看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用途以及光明的未来,让知识真正用在需要的地方,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3.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
        高中学校大都实行寄宿制或封闭式的管理方法,在学校严格的管理下,学生与外界沟通联系较少,不能够及时感知社会上的一些新鲜事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忽视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学生认为只要学好高考必考科目,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只是学习高考必考科目,对于非高考必考科目漠不关心甚至不屑一顾,这些将导致学生不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之路。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寻找真实的教学素材,给学生讲解真实的信息教学案例,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且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4.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由于高中生特殊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成绩的主要办法是加强课堂训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习具有互通的关系,也就是说学好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与英语、数学等关系较大,因而教师要带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学习意识,不要让学生认为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要完善机房设施的建设,确保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教师要合理安排计算机课程表,保证错峰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上机练习的机会,教师要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的演示与练习,增强学生操作的熟练性。
5.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高中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性及刻板性的特点,目的比较单一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局面需要教师进行维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特点,结合当代社会流行的计算机授课方式,总结出一套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借助当前的互联网平台,寻找新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机竞赛的信息,鼓励学生参赛,磨炼自己的意志,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提供发展动力。
6.培养社会责任。
        无论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只要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没有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些都是盲目的学习。高中阶段正是构建学生学习观念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全方位的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弊端。学生在明辨是非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教师所讲述的例子可以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
        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展科技创新为特色辅导课程,组建特色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信息技术发明活动,参加省市区比赛,让信息技术爱好者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从当前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发挥教育的作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机核心素养为社会发展输入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想观念的指引下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彩红.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91-92.
        [2]朱庆春.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09):85-86.
        [3]葛林,刘畅.WebQuest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以高中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为例[J].现代交际,2019(13):208+207.
        [4]阮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51.
        [5]王朋娇,滕煜,高珊珊.深度学习视阈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7):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