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云
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一幼儿园 邮编:251100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同,社会和家庭对于幼儿艺术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充满期待。这使得家长和幼儿教师对于培养幼儿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责任逐渐增加,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内容与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乐趣,从而提升其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本文将“游戏性”美术活动作为研究主题,通过阐述美术游戏的概念让更多人了解美术教育与游戏的结合形式,并且通过分析“游戏性”美术活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意义,让更多家长和教师意识到符合幼儿性格特点的活动方式的重要性,最后给出具体的运用探索意见,以提升美术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关键词:游戏;美术活动;幼儿美术教育;
引言
随着对素质教育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对美术活动内容给幼儿带来的艺术鉴赏与表达能力提升得到更多关注。“美术游戏”作为美术课程和游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分支,已经发展成为幼儿教学中的激发性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集体性,通过美术对游戏的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快乐,达到艺术能力培养与感受艺术魅力的多重目的。也有很多学者提出,美术游戏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游戏过程,要注重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具体融合,打造出“美术+游戏”的幼儿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幼儿的特点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竞争性和协作性。通过游戏的加入,让美术活动成为脑力活动与艺术力表现的完美组合。
一、美术游戏的概念
美术游戏可以被称为游戏性美术活动,是美术活动中值得试用和推广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幼儿教师通过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锻炼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其中包括幼儿的绘画动作、具体游戏情节和要求、所利用的方法、活动结果和场地限制以及辅助道具等诸多要素。它旨在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烘托课堂氛围,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艺术学习的愉悦感,从而培养其艺术欣赏与创造能力,实现幼儿综合能力地真正提升。
二、“游戏性”美术活动对幼儿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
在美术活动中一旦加入游戏活动就会使幼儿明显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对美术活动起着一定地积极作用。一方面,基于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热点,他们对于游戏的感兴趣程度更高,美术教师美术活动内容和目标引入适当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乐趣。另一方面,美术游戏的加入可以使原本固定的活动内容变得生动、活跃,充实可让内容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且能够提升艺术的感知能力,让幼儿对玩中学和学中玩有着更深刻地体会。
(二)提升幼儿艺术表现能力
美术游戏的编排和设置离不开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教师往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况加入游戏。例如,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人与动物的描画与空间设置安排。教师就可以人为设置一个故事场景,如“农夫与蛇”、“杯弓蛇影”、“东郭先生与狼”、“小红帽与狼”等故事,将故事情节进行调整和改变后,留下一个发散性的结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故事结局画出来。如,东郭先生与狼中的农夫没有来,东郭会怎样,结局又会如何。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可以构建出很多种故事绘画版本,由于幼儿在绘画创作之前要充分思考他想赋予的故事结局,使得美术游戏无形中锻炼幼儿独立想象的能力,并且预留出的一定创作空间有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所长,刻画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起到提升灭鼠能力地作用。
(三)提升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对艺术实践的兴趣
学前时期的幼儿,他们更加活泼、好动,对于美术创造和游戏的喜爱程度极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科技产品和动画片等文化产品禁锢了学生观察和动手等实践能力。从当前美术学习现状来看,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艺术绘画创作的人数与比例都非常低,而且出现了幼儿性别失调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对幼儿的综合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适当地美术游戏,通过游戏的合理安排让幼儿全部参与进来,提升其对美术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激发幼儿在美术创作方面的热情。同时,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影响是非常主要的,往往对幼儿起着重要地引导作用。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画笔和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身上的浓重艺术气息,自愿跟随老师学习,在一些带有比赛和竞技性的美术创作游戏中,感受到真正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扎实的美术功底展现让幼儿眼前一亮的艺术作品,对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艺术学习兴趣可以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游戏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索
(一)活动前:增加美术或艺术性游戏设置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入作品的正式创作之前教师往往都会进行一些理论型内容的讲解,除了绘画外还涉及到一系列动手活动的安排,例如,剪纸、纸片插接、立方体图形涂色等,这些课程内容和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幼儿步入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立方体的涂色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空间感,这对于幼儿步入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与多面体的学习都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中基础学科之间的相互带动,可以真正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并且通过比拼的形式有助于幼儿的大脑兴奋度提升,艺术创作状态会调整到最佳,对美术学习专注度也会提升,在开始创作之后,迅速找到灵感,进入状态,提升教学效率。
(二)活动时:注重美术游戏设置的合理性
幼儿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传统美术教学都局限于课堂上,幼儿很少有走出教室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往往脑袋和肢体的共同活动可以带动幼儿的兴奋度与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其实,艺术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所以美术教师应该更多地带着幼儿走出去,在室外的合理游戏中让幼儿挖掘自我对于艺术的感受,鼓励幼儿进行艺术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创作。并且通过一些静态画板的设置开展绘画写生,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描绘,深刻体会角度决定对事物的看法等人生道理,将教学意义不断升华。
(三)活动结束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美术游戏缓解压力
美术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压力和紧张、疲劳状态。在绘画或手工创作结束之后,幼儿的艺术创作神经其实仍然处于兴奋点,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持续性,而且要求幼儿要未完成的创作作品回家继续完成。将开展的一些美术游戏,例如,“你画我猜”、“半命题作画”等延续到日常生活当中,让幼儿时刻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和动手能力的不断提升,放松其身心的同时,充实课下生活,并且让幼儿能够时刻保持创造与想象的最佳状态,促进大脑发育,提升美术能力。
结语
游戏在美术活动中的合理运用离不开教师的用心编排和设置。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艺术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游戏本身具备的娱乐性和竞赛性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提升其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与游戏本身就不是一个割裂的过程,无论何时教师都要借助合理的游戏鼓励幼儿进行日常艺术创作,培养其思维活跃性和长期动脑思考的习惯,实现我国幼儿素质能力全面提高的伟大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52.
[2]王贤明.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65.
[3]林火秀.运用多元化评价,提升幼儿美术发展水平[J].读写算,2020(24):51+53.
[4]宋情.整合乡土资源 助力幼儿园美术教学[J].考试周刊,2020(74):143-144.
[5]鹿璐.3~4岁幼儿美术活动创造力的培养[J].儿童与健康,2020(08):26-27.
[6]赵文怡.活用多媒体构建趣味化幼儿美术活动环境[J].作家天地,2020(15):180+183.
[7]何昭玉.幼儿园美术活动组织策略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