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6期   作者:廖赵洪
[导读] 现如今在当下社会中,德育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廖赵洪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990
        摘要:现如今在当下社会中,德育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注度极高,德育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落实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增强小学德育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情感教育  途径和策略

        前言:大多数小学老师被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束缚,在开展德育工作中不注重情感教育,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表达。不仅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还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距离感。小学阶段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情感启蒙、道德培育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关乎学生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塑造。此时是学生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应加强情感教育的落实。小学德育工作中应以情感教育为重,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生的品质道德,完善学生的情感思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应积极的寻找正确的工作的方法和态度,为提升学生综合教育打基础,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升学率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小学老师常常以自我为主导,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1]。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出现矛盾时,老师则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其进行说教,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疏远。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大,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展现出的情感和行为也存在着差异。小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尚在发展阶段,对老师开展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会有极大的阻碍,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里,往往缺乏对自我认知,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把控能力和约束能力弱,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在开展小学德育工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的工作模式是没有感情的,促使德育工作过于机械化和片面化。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时长不关心学生的感受,犯错误就会一味批评,导致学生即使犯错误后不虚心改正,并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表达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小学阶段情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全面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榜样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没有完善成熟的思维方式,但是小学生向往长大,这个时期更多地是模仿他人的行为。老师在学生情感启蒙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同时也是其品德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2]。老师应有效发挥自身在德育和情感领域的职能优势,给予学生学习上正确指引,促使其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老师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情感表达,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做到正确的指引,给学生起带头作用。老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掘学生的潜在天赋和能力,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落实情感教育的渗透。通过给学生树立好的教育榜样,建立起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教育情感,营造轻松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了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情感教育环境   
        现如今在教育部门的新课程改革中,以情感教人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人格和品德的基础。幸福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师在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跟学生交朋友,做到课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学生建立沟通,通过沟通加强情感教育的实施。小学老师在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时应该多鼓励,少批评,运用语言和情感表达的魅力,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学生提出的意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幸福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小学德育的工作效果,还有助于实施情感教育,促进老师幸福教育,学生幸福学习。
(三)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促进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容易的遭受到社会的感染,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家庭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3]。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还需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通过举办家长会,老师定期家访,家庭情感教育讲座等等,实现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落实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体现以情感教人的思想观念,促使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发育和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老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借助活动加强情感教育的体现,促进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更有效果。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情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小学阶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时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老师应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教育放到德育工作的重心,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情感表达,在教学和生活中尊重、关心、爱护的对待学生。立足德育目标探索实施情感教育合适的方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品质方面的有效建设。从基础阶段积极的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正确启蒙并指引学生养成情感表达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未来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庄秀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21):214.
[2]周凌燕.小学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81-82.
[3]王成凯.浅议小学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