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迤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西山学校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009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入,既改变了以往以粉笔和黑板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的单一性教学模式,又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开展、科学迁移注入了新鲜血液,给予了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入、融合、渗透,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引导、作用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素养,使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服务于学生数学素养塑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是以人机交互为载体,通过对诸多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引入,信息化素材的融合,使其更好作用于课堂教学,作用于学生学习。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知识信息的繁荣,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发展性、必要性。同时,有关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使用,全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数学教学要与信息技术同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强有力的工具。由此可见,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机关联,无缝对接,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数学数学学习,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一、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潜能
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都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多元性,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多元性、丰富性、生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以促使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深度探究数学问题,科学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中开掘自身数学潜能,实现数学能力提升。一是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对信息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借助对应图画、视频、动态图等创设恰当的活动情景,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鲜活性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投身数学教学活动,探究数学问题,在学生所熟悉的信息技术材料驱动下、在与数学知识关联的生动场景感染下,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二是加强对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针对具体知识或者问题,将其迁移至对应生活情境视域,并引导学生在数学与生活关联中投身学习实践,开启认知探究,找寻数学规律,实现数学视野的拓展,获得数学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式开展全面展示、讲述。接着,借助人机交互的方式,创设出更为直观的探究情境,让学生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佳方式,备选选项分别为:A,柱状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最后,结合每一类描述方式,教师利用教学微课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在多元教学情境的驱动下深刻理解不同描述方式的作用、价值、意义,既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又提升了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二、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突破教学难点,指引学生高效学习
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在知识构架上更加完整、严谨、系统、科学,而且很多教学重点、难点之间都有着密切关联,呈现出一定的拓展性、迁移性、开放性。因此,针对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诸多多媒体素材的融入,引导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使抽象、复杂、疑难的知识或者问题转换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者教学微课,并在循序渐进、由难到易中逐步突破,为促使学生理解能力增强,教学关键学习奠定基础,提供保证。让学生在逐步探究、不断学习中实现对于思维路径的开阔,进而指引高效学习的深度落实又充分开展。
例如,在《三视图》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分、精准、有效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首先从简单物体入手,导入三视图的内容,进而借助投影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感知其左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并指导学生根据理解自行尝试描绘,结合学生观察与所描绘的图形,即兴认知迁移。随后,教师在引入更为复杂的圆锥嵌入长方体图形,借助多媒体播放圆锥嵌入长方体中的三维立体动态图,指导学生了解其复杂构造,再次开展绘制。最后,教师可给学生渗透如何画复杂形状物体三视图的方法,如根据物体形状特点来想象物体构造、结合其他视图进行验证等知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于自身数学学习视野的拓展。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组织教学活动,塑造学生数学素养
信息技术强大的可视化、交互性、直观化功能,使得其对学生数学发展有着更为强劲而多元的影响。因此,为了凸显初中数学教学的丰富性,延展性,有效性,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实现思维蜕变和迁移中,大胆探索和思考,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中实现思维能力提升。一方面,借助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助力下投身知识探究,开展问题研讨,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浓厚的情趣、饱满的热情开展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一些趣味性活动,将数学教学过程转换为生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为促使学生数学认知迁移而给予保证。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针对学生对相似比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设计测量操场上旗杆高度这一探究活动。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地图的比例、相似三角形等信息,为学生“测量”提供辅助。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理解误区与认识错误,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阳光下的影子图片,让学生通过阳光、旗杆、自己或其他参照物来构成相似三角形,进而开展计算和证明,以实现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深度塑造。
四、结论
总之,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至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必要性、发展性,且更加符合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发展需要,更加契合新时代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实际。因此,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资源、素材、手段、方式等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需要与知识特性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措施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借助,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路径的拓展,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驱动、辅助下,更好参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切实开掘自身数学潜能,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浓厚兴趣投身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确保教学效率提升,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边永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124-125.
[2]高让.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2):137.
[3]陈炯.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18):45.
[4]高振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