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6期   作者:丁潇
[导读]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
        丁潇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21
        摘要: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具体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为例,阐释如何从语篇的微观与宏观角度分析阅读篇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三个维度: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为老师提供一些实践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 思维品质;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标准》)将思维品质确立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必备的能力素养。根据《标准》,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的特征,反映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体现思维能力的个性特征,涉及维度较多。本文只探讨思维品质的三个维度: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培养。在英语学科中通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从微观与宏观角度对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念构建、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思维培养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碎片化的语言知识点,思维无法全面化。老师把具有完整意义的阅读语篇看成是语言知识点的载体,只注重单词,短语,语法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只是获得一些碎片化的语言知识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其二,封闭性的问题,思维创新性发展受到阻碍。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展示型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限制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批判性的发展。其三,只注重表层理解,思维无法深化。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在语篇中不假思索找到答案,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分析,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有机结合(陈则航等,2019)。
                 在阅读教学中,对语篇的分析层次与方法影响着思维品质的发展,本研究从语篇模式,语篇衔接,连贯,语篇语境来分析语篇,以引导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试图为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培养思维品质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二、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内涵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符合“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对语篇既有整体性的把握也有细节性的深入理解。从宏观角度通过语篇模式,语篇的主旨等分析语篇,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性的理解,掌握语篇的主要内容,主题与结构。语篇模式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次鉴赏语篇和推测语篇内容。从衔接与连贯的微观角度分析语篇,引导学生不仅要读懂语篇的表面语义,更要读懂字里行间隐藏的内涵,这样也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与语言内涵意义。因此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语篇,学生对文章有“自上而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分析语篇,学生对文章有“自下而上”的理解,最后能全面理解,分析、赏析语篇。
三、基于语篇分析来培养思维品质的优势
        1.语篇形式和意义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学生通过语篇形式上的衔接,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其次,语篇意义上的连贯与完整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形成。
        2.语篇内涵意义的理解,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文字,而是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理解字里行间的内涵意义,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图式建构出新的概念、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3 语篇的鉴赏,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高。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经验、认知,学生可多角度的评价语篇,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评价标准因人而异,这些都能促使学生思维更具有批判性与创新性。
四、基于语篇分析培养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下将以笔者执教的一节英语公开课为例,探究基于语篇分析培养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
        本节阅读课阅读材料来自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Section B 的阅读。主要说明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方法。首先描述大熊猫吃食可爱,再用饲养员角度描述熊猫的可爱,然后告诉大家这么可爱的大熊猫数量却在减少,自然激起人们想知道熊猫减少原因的好奇心。最后告诉大家挽救大熊猫的方法。语篇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结合认知图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主题,学生很容易推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1 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活动,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英语语言的心智活动(梅德明、王蔷,2018)。再结合《标准》(教育部,2018)规定,英语学科可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归纳与建构的认知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猜测、论证,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
        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先观看一段关于成都研究基地饲养员喂养大熊猫以及熊猫在动物园玩耍场景,学生感受到熊猫的可爱,了解熊猫生活很愉快,接着出示一张熊猫可怜的图片,这样导致学生情感认知的冲击,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发生什么,为什么。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根据获得信息推理出发生的事情及文章主要内容。
        (2)搭建问题链,层次性地培育推理技能
        细读文章的第二段时,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what is Lin wei's job?(这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答案)2 Does she like her job? 刚开始学生只是回答yes, 笔者接着追问,How do you know? 学生就找到了,cute, lovely , my own babies,special,“I take care of them like they’re my own babies” 学生找到核心词汇及重点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来论证他们之间的关系,推理,得出结论,she likes her job .这个论证过程锻炼学生推理思维。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的视频与图片既激活学生有关熊猫的认知图式又点燃学生推理的火花。视频与图片的强烈反差激起他们的探索欲,学生通过推理,猜测引起反差的原因和本文写作的内容。读中,通过微观角度,推理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这些过程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3)从宏观角度分析语篇,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
        在导读环节,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自己的猜测,通过浏览的方式找到每段的主题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及段落大意。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性理解以后,接着从语篇的体裁角度分析,学生很容易抓住主干与主题。
[教学片断]
        教师要求学生分段并快速浏览每段首句与尾句,概括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然后根据每段的段落大意,对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


T: How many paragraphs in this passage?
S: four
T: What’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S: Paragraph 1 It’s about what the writer saw in the research base?
T: Yes, good . What did he see?
S:        keepers were feeding pandas        
S: about pandas
S:        ………………….
        通过老师层层引导,学生最终学会概括每部分的大意,明白概括需要提取关键词与关键信息,学生概括能力得到发展
Part 1(Para 1-2)The pandas’ life in the research base
Part 2 (Para 3)         The reasons why the number of pandas has decreased        
Part 3 (Para 4)                 The methods of protecting pandas
教师接着追问:
T:What‘’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
S1: Narrative
T : What are the six factors of the narrative ?
S2: No, it is the expository writing
T: Well done. What does it mainly explain?
S3: It mainly explains the reasons and methods.
S:……………
[设计意图]
        学生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文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内容的了解,为深层次地进行思维奠定基础,在对每段段落大意概括的基础之上,然后把文章分成不同部分,对各部分大意在进行概括,旨在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以后,通过体裁分析,学生明白本文主要理解内容就是:熊猫减少原因及保护措施。这样学生就会抓住主干,激活相关的图式,提高思维起点。
        (4)从微观角度分析语篇,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梅德明、王蔷,2018)。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同一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总结出一般规律,并运用于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运用。
        细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1 What are the reasons why the number of pandas has decreased? 学生根据衔接词 As很快找到外因 As the forest get smaller ,pandas cannot find enough food to eat and they are having fewer babies. 教师接着引导:DO pandas have many babies? 学生归纳到内因 There is the low birth rate, but also the babies often die from illnesses. 学生归纳出两方面原因.通过衔接理论,有外因一般都会有内因2 Can we delete the sentences        “Adult pandas spend more than 12 hours a day eating about 10 kilos of bamboo” ?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 No.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篇的连贯角度来分析这句话,先表述讲述熊猫宝宝存活率低。接着表达成年熊猫每天吃很多竹子,目的是自然过渡到环境遭到破坏,竹子数量减少导致熊猫没有食物吃,数量减少。因此句子之间表达具有连贯,逻辑性。最后学生通过归纳,完成填空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On the one hand, pandas do not have _many babies and the babies die from illnes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ests get smaller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so there are fewer food for pandas.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原因衔接词,很快找到熊猫数量减少的外因,然后通过归纳,找出熊猫数量减少的内因。归纳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推理找到实质的原因,得出结论。然后从语篇的鉴赏角度分析,欣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关系。最后通过完成填空,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句子之间的链接与连贯。例如:从连接词搭配角度来看:On the one hand, 需要填的空,就是对应连接词On the other hand;从语法角度分析,这对连接词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
        2.剖析重点句子,结合自己认知图式,训练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探究客观事实(梅德明、王蔷,2018)。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学会理性、独立,辩证地评价观点或事实从而构建出自己独特的认知。
        重点句子通常在文本中有着提点主题,表述作者观点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之后,找出重点句子,结合语篇语境,体会句子的言外之意,评价句子的内涵。再根据认知图式,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解读的重点句子是“In fact,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ove these black and white animals. Pandas have become so popular that they are now a symbol of China ”. 学生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但依据作者观点,因为熊猫可爱,才成为国宝。学生表示不赞成,结合他们认知,学生说:‘’熊猫只有中国独有。” 还有一些学生说:熊猫诚实,坚毅品质象征着中华儿女品格,通过不断讨论,学生思维碰撞出火花,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同时明白不能尽信书,要辩证看待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运用思维的乐趣。
        3 激发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者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夏谷鸣,2018)。通过从微观与宏观角度来分析文本,为学生搭建思维发散和思维提升的支架,发散思维可开启创新思维。本文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分析、推理以后,实现思维的创新。
        本节课中,第四自然段中Other human activities cause more problems,教师追问: What other human activities do cause more problems?学生回答:pollution,air pollution. 最让笔者深刻的创新答案就是:killing。这个创新答案,很有新颖性也符合情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
        在课后作业输出环节,紧扣本语篇的主题,结合最后一段,作者从不同社会部门阐述他们该如何保护熊猫。因此,可以发散出其他部门或者个人该如何保护熊猫。教师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出一份海报,呼吁更多人或者部门参与保护熊猫及告知人们保护熊猫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对语篇的分析,为学生发散思维搭好了支架,学生结合自己的原认知,很容易迁移出新颖的答案。课后作业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经过语篇分析,学生已经有关于这方面的语言、知识的输入,最后输出是水到渠成,学生会创新出很多有特色的海报。在做海报同时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创操性与责任心化为一体,是一种负责任的创操性”(张华,2016)。
        五、结语
        “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都是思维的过程,且都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思维含量的语言学习活动又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程晓堂,2018)。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语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念构建、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来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提升思维品质。在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八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则航、王蔷、钱小芳. 2019. 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1) : 91—98.
梅德明、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夏谷鸣. 2018.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内涵分析 [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3):84—87.
张华. 2016.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6):10-24.
程晓堂. 2018.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J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