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同伴效应”提升小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6期   作者:陈博
[导读]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学校、班级中的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
        陈博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小学      安徽省      蚌埠市     233000
        摘要: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学校、班级中的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研究同伴效应对小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影响,对于小学英语网络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同伴效应   网络教学   提升质量
        同伴效应是指临近的平等个体之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相互作用时,其中某一个体的行为及决策受到同群体者行为及决策的影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学校、班级中的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同伴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并且教学形式活泼,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劣势是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学习个体,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没有合作,没有竞争,没有交流,很难使网络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同伴效应”以提升小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同伴效应”督促课前预习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一般会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如利用“畅言晓学”等APP布置学生预习打卡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里自学能力较强的A同学与学习能力稍弱的B同学或者学习能力一般的C同学结成“对子”,让他们互帮互助,彼此督促。
        如在PEP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音课教学前,教师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并将朗读单词的语音在“畅言晓学”中打卡上传。A同学预习和朗读单词完成之后,可以询问B同学有无完成或者遇到困难。并用帮助B同学完成预习和朗读单词的作业。
二、以“同伴效应”完成课堂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学习策略中规定,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中,当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之后,需要学生思考并进行解答。此时由于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学生没法像在真实课堂中一样及时进行Pairwork、Groupwork,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同学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A优 B良 C一般),以A+B/A+C(两人学习小组),A+B+C(三人学习小组),A+B+B+C(四人学习小组)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建他们自己的QQ讨论小组,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 and write”初步感知课文后,布置学生对短文进行自学和回答问题。此时启动“四人小组”。组长A同学将任务进行布置:四位同学每人读一个“Notice”,并分享自己理解的意思。然后大家共同讨论短文后的两个问题并商议出最佳答案拍照在小组里,核对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各小组组长都表示完成任务后,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再进行全班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挂机玩游戏”的现象,而且调动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网络教学事半功倍。
三、以“同伴效应”提高作业效率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就动机能够很好的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当学生完成作业并获得教师的高度评价之后,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将之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结束布置作业时,除了全班性的机械操练作业之外,还应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有层次的作业。以“同伴效应”刺激组内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最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以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布置个人作业。
        在学习新知后,教师普遍会布置个人作业。但如果集体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即使学生及时打卡,教师检查起来也不方便。因此可利用分好的小组进行作业布置和首次自查。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完对话后,可要求班级里C部分同学做“表演对话”的作业;要求班级里B部分同学能做“挖词填空”的作业,要求班级里A部分同学做“仿照对话编对话”的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大家把表演对话的视频、挖词填空和编写对话的照片发在本组内共同进行评价。然后组长再把本组作业打包发给教师统一进行二次检查。
        2.布置小组作业。
        除了布置有层次的作业之外,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同伴效应”发挥到最大,教师还可以以三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布置小组作业。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Read and write”学习之后,可布置小组作共同完成一幅电子画报,主题是“We love four seasons”。由组长自行分工。如B同学负责编写喜欢四季的各种原因。C同学通过阅读和理解B同学编写的内容在网络资源里找合适的插图,最后由A同学合成。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A同学的组织能力,提高了B同学的思维能力,也帮助C同加深对于短文的理解。
四、以“同伴效应”建立评价机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利用“同伴效应”建立评价机制,会使英语学习者不断增强自信,提高自评和互评的水平,并在他人的鼓励中更加努力学习。
        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前、中、后都启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并将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群表情里加入“鼓掌”、“竖大拇指”等图片,也可利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同学们进行自评和互评,针对每天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三方面进行评价。如下图所示。利用“同伴效应”让小组内成员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模式,使得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巧用“同伴效应”对教学各部分进行有效对应和衔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以及“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使得网络教学质量能够得以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朝明: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探析[J]网络教育,2009(2)
[2]汤燕瑜.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与教学应用[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