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5期   作者:黄宇
[导读] 酸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酸液与近井或储层中矿物反应、提高渗透率、
        黄宇
        大庆油田有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砂酸选配厂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 :酸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酸液与近井或储层中矿物反应、提高渗透率、提高油气井产量或增加注水井注入量的技术措施。酸化施工结束后,残酸液会排至地面继而形成酸化废液。酸化废液 PH 低、成分复杂,对其处理后回注储层或外排对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酸化废液;中和;絮凝;动力学;氢氧化铁
                                                       
        酸化压裂返排液酸性强,矿物质含量高,COD值和悬浮物含量高,其处理方法大多是用石灰中和,达到中性后就地储存或转运回注。因此,在中和后需要迅速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氢氧化铁溶解度低,可以通过吸附、沉淀包裹的形式将废液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有效去除。
        针对油田酸化压裂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在三种不同返排时期酸化废液的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PH调节、总铁及悬浮物等去除工艺研究、处理药剂优选,探讨对酸化废液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形成“中和—氧化—絮凝”的复合工艺。
        1 复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对“中和—氧化—絮凝”复合工艺处理后的酸化废液进行水质分析,测定结果如表1-1所示。可以看出,处理后水PH为7.0,水中的总铁含量大幅降低,悬浮物等得到有效去除。
                                                 表 1-1 处理后的水质分析

        2 缓蚀剂对氧化亚铁离子的影响
        由于酸化废液体系中含有大量的Fe(II)如表2-3所示,为了考察油田酸化废液中添加剂如复配缓蚀剂对Fe(II)氧化过程的影响,实验模拟Fe(II)的初始浓度在80.85~91.90mg/L时复配缓蚀剂加量为体积分数0.5%时的酸化废液,分别在PH为4、6、7、8 条件下进行氧化实验。记录反应在30min 内亚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如图
                                         
图 2-2 Fe(II)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在复配缓蚀剂加量为0.5%的模拟酸化液氧化体系中,当PH为4 和6、加入0.01% H2O2 即初始摩尔浓度为9.79 × 10?4mol/L 时,反应30s时,Fe(II)的浓度就从初始浓度为91.90 mg/L分别迅速下降到53.3mg/L和39.75mg/L,后期Fe(II)分别变回至52、35mg/L。这可能是由于氧化产物中具有一些能够还原Fe(III)的物质生成,促进了Fe(III)还原成Fe(II)。当PH在7、8 时,Fe(II)的浓度在30s 内就迅速下降至3mg/L以下,从60s后Fe(II)的浓度略有上升但基本维持在5mg/L左右。
        从图 2-3、2-4可见,在加入体积分数为0.5%复配缓蚀剂酸化模拟液的氧化体系中,反应分别在PH 为4、6、7、8 条件下,Fe(II)的浓度在30s内都为快速下降阶段,这是以Fe(II)为起始的Fenton体系常见的反应特征。由于本次实验中所用Fe(II)的浓度(1.79mmol/L)较微摩尔级大很多,并没有表现出迅速下降之后的缓慢下降阶段,而在快速下降结束后浓度就基本维持不变。
        
图 2-3 p H=4.07 时铁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        图 2-4 p H=6.04 时铁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
        图 2-3、2-4 可知,当p H为 4、6 时 Fe(II)浓度30s内迅速下降后,Fe(II)与 Fe(III)转化过程在前3 min之内相互交替进行,直到 9min后 Fe(II)和 Fe(III)浓度基本维持不再变化。当PH 为7、8 时 Fe(II)浓度在快速下降阶段结束后浓度基本维持不变,而Fe(III)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降低,这是由于Fe(OH)3 溶度积较小,当溶液中有大量Fe3+存在时先形成Fe(OH)3 胶体随后以沉淀形式析出,从而降低了Fe(III)的含量。
        若根据Fe(II)浓度随时间变化计算Fe(II)的氧化动力学参数,由于分光光度法取样间隔较长,且在30s 内Fe(II)浓度的变化情况只能取到2个实验数据点,则采用该法测定出的数据,拟合出的动力学曲线误差较大。而化学发光法根据发光强度反映浓度随时间的瞬时变化,且取样点较多可以显示出较多取样点的信息,对于单峰发光的氧化反应还可以拟合曲线计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
        对未加入缓蚀剂和加入0.5%缓蚀剂的酸化模拟液进行氧化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分别进行干燥。两者红外图谱基本一致,这表明氧化反应后形成的沉淀物时没有新的化学键生成,该过程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随沉淀物生长的过程应该是缓蚀剂中有机物被去除的阶段,在该过程中新生态的氢氧化铁等氧化物逐渐生长,有机物分子被吸附、卷扫、包裹进入新生成的沉淀物中,沉淀物的宏观粒径逐渐变大。因此,加入复配缓蚀剂的酸化模拟液中Fe(II)氧化转变为Fe(III),随后形成沉淀的过程为物理化学过程。
        3 小结
        对酸化废液的处理实验小结如下:
(1)三种不同返排时期酸化废液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废液的PH 为 5.0以下;总铁浓度为140-400mg/L,平均腐蚀速率为0.016-0.311mm/a,含油量较低,为2.2-10.4mg/L。
(2)以水中残留铁为考察指标,采用“中和—氧化—絮凝”的复合工艺,调整污水PH 为7.5,在H2O2 加量为0.05%-0.4%(V%)、PAM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5 mg·L-1时,处理后废液中的悬浮物含量、总铁可分别降至30、0.2mg/L。
(3)分光光度法测量Fe(II)氧化过程中铁离子浓度变化,由于取样间隔较长,且在30s内Fe(II)浓度的变化情况只能取到2个实验数据点,则该法拟合出的动力学曲线误差较大。
参考文献
【1】吴伟. 酸化返排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
【2】邵秀丽, 梁陇霞, 景志明. 酸化返排残酸在线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 钻采工艺, 2017.
作者简介:黄宇(1987.7)男,汉族,黑龙江大庆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技术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