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微课堂活动的思与行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熊 琴 奚双双
[导读] 在疫情之下,为提高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我们积极学习、尝试探索家园共育微课堂活动建设,开展以幼儿园为指导,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园共育微课堂”系列活动
        熊 琴    奚双双
        象山县浙师大幼教集团附属大目湾幼儿园     浙江省宁波市     315700
        摘要:在疫情之下,为提高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我们积极学习、尝试探索家园共育微课堂活动建设,开展以幼儿园为指导,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园共育微课堂”系列活动,给予家长有效的指导和方法的渗透,帮助孩子和家长顺利度过疫情期的恐慌与不安,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微课程互动新模式的实践,实现家、园“心”行动。
关键词:疫情;家园共育;微课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幼儿入园的步伐,亲子共处时间变得“漫长“。疫情期间,老师常反应,班级微信群炸开了“锅”,抱怨不断:有的家长反应既要上班,心里又心系家中的小“神兽”,小“神兽”交于祖辈们,可祖辈们根本拿这些“小神兽”彻底没辙,整体嚷着看电视,膳食得不到均衡营养,生活作息时间混乱;又有的家长虽然陪伴在身边,却不知道如何陪伴,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宅家一日生活等。面对家里的“小神兽”们,家长们也感到了手足无措。为了解决家长的育儿问题,提高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分析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在价值,尝试探索家长微课堂活动建设。
一、家园“疫”分享,教师微课堂研培进行曲
微课堂,顾名思义是用很短的时间通过互联网+,讲授给家长专业的育儿知识,解决某些问题的线上课堂,并在实践中去推进和反思。我们以问题为线索,梳理出“做什么”的目标。在“做什么”的目标指引下,老师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将要解决家长什么问题?让家长和孩子获得哪些成长?
1.是推出“教师微课堂线上培训”感受名家之经验,立足深度,做到最有效的教研。保证教师在家做充分的有准备的专业知识,并定期线上互相交流分享,评选每期最受欢迎主播。
2.是通过线上家访收集家长需求。在活动前期,首先通过线上家访,幼儿园梳理出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针对一些个别的问题,班级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交流和指导,帮助家长成为特殊时期孩子的“专属家庭教师”。针对家长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如“宅学”期间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在家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如何调整状态准备迎接开学等,我们以家长问题为线索,梳理出“做什么”的目标。
通过探讨,我们集结家长心情,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教师录制的“微课堂”视频为家长支招,如开展家长微课堂线上打卡21天,“慧玩”微课堂等,帮助家长在21天中建立与幼儿园有效衔接的养育模式,引导亲子在游戏中获得身体能量的释放和心态轻松的情绪储备。


二、家园“疫”牵线,构建家长微课堂流动资源
微课堂建立在网络平台的流动资源为基础,家长老师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家长在观看微课堂后,可以对本次的讲座内容和问题进行总结,然后跟老师及其他家长一起讨论交流,为此,我园利用线上资源,积极开展组织家长进行线上微课堂学习与互动,积极研发网络家庭教育精品课程,以教师的专业化指导让家长更好的实施幼儿教育。
1.聚焦“家园共育”,组建“悦读湾”团队
为了让微课堂活动更加规范,聚焦“家庭教育”,组建团队,完善体系,并制定家长微课堂线上打卡21天安排表,内容涉及面广,包括疫情防控、习惯养成、心理辅导、假期活动建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及情感的交流。
2.链接家长需求,播微课堂
第一阶段:先由园所的核心管理层先讲授给家长,再由悦读湾团队进行推进,开展家长课堂线上打卡21天。让21天家长课堂成为一场听得见的教育持久战,让亲子们在慧听中和谐成长,给予家长最及时,最专业的指导。第一阶段的选题和宣传非常重要,让家长们通过本阶段的微课堂可以真正受益,更加了解教师的专业性,让家长愿意配合教师在家庭中解决一些孩子教育的小问题,保持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将第一阶段实施到位,才能顺利过渡到实施第二、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由管理层、悦读湾团队实施过渡到各班教师进行实施,开展“慧玩”微课堂,同时可邀请本班具有专业水平的家长进行分享实施。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专家,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可通过家长微课堂的激励机制,甄选出优秀的讲师,包含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家长,实施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优秀讲师们可跨班进行课程分享,让优质的课程,优秀的分享服务于每一位园所的家长。同时本阶段我们还让未入园的幼儿家长入群,让这些家长感受到本园教师的专业和本园家长的优秀,打造园所家园共育的特色,促进招生。
三、防 “疫”生活“慧”陪伴,享在微课堂
微课堂中,我们开展的每一次主题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很多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纷纷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专业亲切的语态令每一位聆听者都能专心学习,透过多维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更是有效地帮助家长解除疑惑。如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从家长需要准备什么和孩子需要准备什么两大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内容、生活节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为家长们在心理、知识、学习用品、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提供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和建议。
1.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幼儿教育是一项很全面很繁琐的工程,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
2.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微课堂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3共同创造爱的氛围,促进家园共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每一位亲人的关爱。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四、微课堂在家园共育的思考
1.微课堂要有实用性,不能过于注重形式,在进行微课堂选材时要充分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所承载的内容必须和家长的需求结合起来。
2.搭建和完善微课堂平台。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
简而言之,微课堂为幼儿园,家庭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建立了一个良好而快速的桥梁。它不仅是家庭互动的新尝试,也是幼儿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需要,让老师、幼儿、家长三方联动的成长不延期。

参考文献:
[1]面向学前教育的主题微课程开发研究. 陆青雯. 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2]微课程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新路向[J]. 李志超,余宏亮.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