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明
陕西省安康教师进修学校 725000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教育的大趋势,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贵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策略
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少语文课堂依然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重复的教材文本讲解和单一的教学方式等教学现象,这些浮于表面的语文课堂学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探析语文知识内涵,是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教育
在社会中,呼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教学人士并不在少数。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地位牢不可破。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仍来源于分数,教师教授语文的主要动力仍来源于升学率。由此看出,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很难从本质上得到提升。若想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让教师明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非提高学生的分数。比如,在学习《论教养》这篇课文时,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有教养”和“无教养”的主要含义,并让学生将这种含义背诵下来。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教养,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无教养。学生并不是批评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而批评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理论出发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批判。所以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优雅风度为目的,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教养的,有教养的行为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只有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再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有风度有教养,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最直接体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小时候学语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的理解语文知识在社会交往上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学习,不知道学习语文的好处,没有主动学好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很多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成绩好不好,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只凭借单纯的文字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学习课外有趣的资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活跃气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同学们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理论。扩展课外文化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改变教学模式,利用图片动画形式来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并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能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和学习效果。
3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将语文学科教学与现实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教师针对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实践入手,设置一些实践作业活动,有效实现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例如在完成《乡愁》与《我爱这土地》文章教学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业:一是认真阅读《乡愁》与《我爱这土地》文章,了解二者在情感上表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二是外出通过社会调查或其他方式,了解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做好当地风土人情的记录;三是到当地历史博物馆或通过网络了解当地的历史变革与文化变迁,认识当地的特色文化,写一篇感悟小短文,培养自己的乡土情怀。教师通过进行上述实践作业活动设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乡的了解,实现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有效培养自身的乡土情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培养。
4立足生活实际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单调的语文知识讲解过于枯燥、无聊,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从教者不仅仅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经历与核心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知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而增加,每个学生的经验积累都是宝贵的财富。所以,教师在进行核心知识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积累的经验进行核心知识教学,增强知识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中,从教者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见没见过桃林、桃花等,是什么样的、在哪里、景色如何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描述出来,然后结合资料对文章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自身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对完善语文老师的育人观念、建立专业的师资团队以及促进师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在新时期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背景之下研读语文课本,并融合当代需求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鉴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价值的开发。如此一来,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才能够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获得有效渗透,进而不断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戴里.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新作文:教研,2020(1):256.
[2]高国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9):55.
[3]巩建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