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教育管理之中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张文清
[导读] 在我国教育过程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备受重视,德育本身包含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的方面
        张文清
        身份证号码:37243119680414****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过程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备受重视,德育本身包含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的方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方向,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加正确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这便是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路线,而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这样的工作展开的更加具有质量,不仅要从小学生自身的差异化进行积极的了解和出发,也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统一的认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自己的带领下拥有一个正确发展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帮助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比较多和实际不符的弊端,所以怎样在新形势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比较迫切的问题。
1强化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德育理念学习培训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落实者,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因此在抓学生道德养成时,必须要从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抓起,因此强化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德育理念学习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张卓玉先生就曾说过“基础学校要通过发放核心素养教师培训手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素质能力方面的培训”,而这无疑是当下小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如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研会议的方式,让校内的教师认识核心素养的含义,从而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认识思想层面的变化,更好的推动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此外,还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道德素养,确保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发挥出自身的楷模力量,成为学生德育学习的榜样标杆,这也是推动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关键。
2立德树人
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辨识能力萌芽与成长的阶段,教师要抓住学生三观还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间,让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初能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观念与价值观,在自身立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言行思想上的引导与教育。正所谓自身不立,何以育人。教师这份职业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与导向性。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与道德境界,给学生树立起高尚的榜样。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他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还要在学生日常所密切接触的教学教室环境和活动场所设置一些有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写作训练中,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先进道德模范的事迹,如周恩来、焦裕禄、现代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张富清等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他们身上的高尚精神与人格魅力,并写出自己今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与前进方向,为学生创造多样的道德榜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意性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自由想象被人类伤害过的花草小动物会有怎样的感受与愿望,从而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会爱护花草动物,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时间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去观看了解花草树木的生长历程以及它们对自然的作用,拉近学生与花草动物的距离,让他们更能体会到爱护植物动物的重要性。在视频观看完毕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今后将如何去保护动植物,珍惜爱护环境,让学生知行合一,引导他们做出实际行动。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保护环境的先进个人事例,来给学生树立更多榜样。对于学生的教室环境与活动场所,图书角,黑板报,教室小标语等都可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孩子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受到浓厚的熏陶,快乐健康地成长。
3提升班主任道德修养
班主任要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水平,拥有一个好的修养才能使学生找到一个好的模范。学校不仅要定期对于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行考核,同时也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参与实践的能力培训。提高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用自身的素养和品行去影响学生,就要完全保证自身品行和素养的正确。让班级管理的活动能够从一种意识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养成,往往需要教师保证这种意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同时在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耐心的分析和鼓励给予他们问题解决的自信心,使与学生的沟通平台能够很好的搭建,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加贴近的交流距离,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分享。教师也能更加清楚的理解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然后在进行自身更多行为习惯的形象树立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注意教师自身的措辞和行为,我们不能再单纯的利用教材去进行学生一言一行的培养方向指点,同时也要从自身的道德的素质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语传教,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在这种的教学环境中。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为学生找到学习的标杆,使他们的素质能够从自我做起进行不断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对于学生不仅要耐心,还可以进行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完成不同的要求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规范他们使用正确的行为和言语。首先从生活的细节习惯上进行一定的处理认识,不断的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知道该怎样去做,该怎样去成长。
4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根据地,同时,班级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建立起和谐的班级,学生才能在班级中有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能使学生通过友好的交流形成德育品质,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才智,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的班级才能满足学生的德育发展要求。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提出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使用这样的方法来这满足学生在德育品质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班级的民主性,为学生的德育培养打造良好平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身行为,同样,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站在同样的地位上,是与自己处于平等关系当中的。这不仅有利于德育的渗透,而且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班规的反感,增强其接受度。
结语
总之,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的问题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不断的解决,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上了解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变化,运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和教育理念影响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成长,要让他们明确拥有一个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多么的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德育品质的良好行为带给自己的积极意义。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德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让他们更加的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优秀的德育品质彰显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周春艳.花开有声,以德育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规范[J].好家长,2018(A0):87.
[2]王静.让课堂多一份和谐———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好家长,2018(99):175.
[3]宋燕,赵晓艳.心育与德育的整合———分析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知识文库,2018(2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