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翰笙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中学
摘要:中学语文的教学,除教学生以知识外,还需育人,如何去提升学生的思想,丰富他们的心智,提高他们的灵魂,铸造他们的人格。本文认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和课文相关内容的视频影像、借富有情味积极向上的民俗、利用课外实践,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六个方面着手,可以达到渗透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处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的教学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同志有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先做人。《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我们可以明白中学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德育渗透,才可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的课堂上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笔者认为要合理利用中学语文教材、完全挖掘教材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便可有“春风化雨”之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进行激趣导入,会是一节好课的开始。初中教材所选的课文,有些刻画了历史人物的高尚形象、有些主要都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进行创设导入。比如有故事情节的,像《晏子使楚》、《出师表》等文章,历史上都有许多关于晏子和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将两人的故事作为导入语,让学生先感受一个深谋远虑、忧国忧民的军事家形象和一个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智者的形象,这便可激励学生从小报国之志;写景的文章如《三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课文,可以先让学生观赏与课文相关的配乐的优美的图片,让他们先感受祖国山河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以其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讲解分析课文前,须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八年级上册的教材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所选的四篇课文或诗歌或回忆录或电视剧本,都是描绘刻画了红军当年长征惊天动地的壮举。那么,介绍这四篇课时代文背景时,要联系红军长征的原因及红军在越雪山过草地经历的千难万险所表现的钢铁意志进行教学,这既可以受到优美诗文的熏陶,又可以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再如这一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的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要着重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美帝国不承认,拒绝与中国建交,所以对于那些渴望回国效力的爱国科学家,美国移民局的百般阻挠及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从而才能让学生能够地深深体会到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及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些课文,经背景的介绍,可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努力学习。
三、借助多媒体播放和课文相关内容的视频影像,进行德育渗透
如今各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对语文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如《口技》、《核舟记》等课文所展现古代这些超高的民间技术,古人的智慧。
但因其离我们年代已久远,加上学生从课文当中难有直观的影像。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展示现代的口技表演及雕刻的影像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他们的心,还可让学生对古人的智慧结晶有了直观的认识。这些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些教育便可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借富有情味、积极向上的民俗,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教材有些课文里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积极向上的民俗,教师在教授是可以很好地利用,进行德育教育。如鲁迅的《社戏》一文,鲁迅笔下一群普通天真烂漫的农家孩子在去看社戏的过程中他们是那么可爱,纯朴,展现了他们高尚无私,勇敢无私,热情活泼,同时表现了平桥村淳朴的民风,教师在教授该文时要很好地引导学生,给学生展示一副纯洁干净的乡土画面,学生可感受到民俗中浓厚的中华文化,净化他们的心灵;沈从文的《端午日》中全茶峒人在端午节划龙舟的民俗,那种整齐划一、协力合作的场面可以给学生好的启示: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结合课文的民俗内容拓展延伸教学,可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提升他们的生活趣味。
五、利用课外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道理,如果不能更好的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学以致用”。所以在课堂上不管利用任何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如果学生不能进行实践,那也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指导组织学生举办多点的课内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如讲八年级上册《至爱亲情》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做一次有关亲情这方面的讨论会或演讲比赛,要求他们通过问候亲人,互相交流,帮助父母,以这般的亲身体会亲自写稿,学生就可真正去体会父母的恩情、亲情的厚重,使他们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如《热爱生命》、《享受生活》这两篇课文,在讲解后或者作为课前预习,教学可以带学生参观戒毒展览。毒品的毒害,通过图片,可直击学生的内心,震慑他们。让一些对生命不敬畏,不尊重自己生命的而时常打架、泡网吧、吸毒的学生能够去热爱来之不易的生命。
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持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或生活中一定时刻地好好检查自己,注意将言教和身教结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当中。如果说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那么我们教师就失信了。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严格的规范的师德师风经常照照镜子,热爱教师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给学生树立模范。再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充电,要关注国事,常看新闻、常看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培训,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得到更新,才能不断适应这个日益更新的社会。这样的教师,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就自然地形成了。
总之,语文课文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让他们的思想的提升,品德也要受到良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