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识字内容变化与教学应对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晓婷
[导读] 伴随时代的变迁,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王晓婷
        安徽省合肥市华山路小学  230601

        摘要:伴随时代的变迁,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其内容由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新编本教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发展成果。小学阶段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启蒙时期,对学生的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的识字课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打下深厚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对部编本教材中有关小学语文课本识字内容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教学应对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课本、识字内容、教学应对
一、语文课本识字内容的相关变化
        (一)汉字主要来源于生活。相对于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部编版教材的汉字更多的源自于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识记的汉字也是更偏向于生活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能够运用到的。汉字的生活化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要求学生会认识的字有8个,而部编版要求学生会认识的字有15个,同时它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也比人教版要求的更高。
        (二)识字材料的多样化。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择的识字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所具有的语文知识比较少,在还没有掌握字的情况下理解成语的含义无疑是难上加难,严重的与学生识字的心理相违背[1]。同时教授学生识字,主要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关字形,但是在教材中同时又将音义联系在一起,不仅使教学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难,不利于学生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人教版语文教材编排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教材编排比较枯燥,图文比例严重失衡,教材中过多的文字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而部编本教材的语文课本更偏向于人性化,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多样的识字材料,比如在学习一到五字词串,所选择的识字材料主要是通过救护车、消防车等一系列的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使学生一看到图片就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使在学生不认识这些字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图片唤起他们的记忆,从而掌握相应的字体以及读音。
        (三)编排意图偏向人本。人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因此在选择识字材料时,大多是选择歌颂祖国或者是歌颂传统文化和科技进步的话题,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品德。而部编本语文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是想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因此在对识字材料的选择时,更多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也开展了多样化的识字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比如在进行编排时,添加了许多的课外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一)重视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途径,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我国当代教育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学生只有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才能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

学生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时能够发现,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选择的识字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当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时,对他们的思想以及情操起到了一定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积淀文化底蕴,变得更加的优秀。
        (二)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部编版教材在进行编排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只有当学生会学善学时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对教材进行编排时,将教材中的内容与一线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相结合,使识字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语文的来源,同时有效的激起学生的求胜欲,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材在编排时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语文教材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大多是采用抽象概括的文字形式,但是这类题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学生难以掌握的[3]。因此部编本语文教材从新的角度出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生活化的字词,从而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这些生活化的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教学方法出现了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面对识字变化的教学应对措施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年龄特征,从而开展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够强,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字形的建立,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实质教学时,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相应的字体,同时还要使他们了解其字体的含义将音译结合在一起进行识记。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或者是利用图片的方式,而对于高年级可以直接用拼音和文字联合起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汉字是有非常多奥秘的,每一类汉字或多或少都会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挖掘出这些共同之处,使学生了解到字音和形和义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二)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部编本教材中识字部分所选择的材料大多是源自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将其合理的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加工的方式使汉字变得简单易懂,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当帮助学生了解汉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汉字体系,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授《父爱之舟》一节时,当讲述到文章中父亲感人的片段时,可以让学生回想在家庭中父亲辛苦劳作后的样子,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教材的改变决定了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持有者,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源共享,而不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显性的引导,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隐性引导,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要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变得简单易懂,有效的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小结
        部编本教材的出现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始出发,有效的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35).
[3]李晓峰,白彦茹.批判知能课程发展:基于小学生批判学习的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