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八完全小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深入到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表现,进行各个维度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对将两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对教育相关行业的教师能够起到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途径,
引言:
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针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和转变,而信息技术作为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自然也被运用在教学模式之中。通过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重点难点的知识掌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为整体的教学形式变革作出了基础性改变。
一、目前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观念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导致信息技术并没有作为真正的工具手段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特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型教学模型,而是苍白的作为教师创新教学内容的点缀之物虚有其表,这在实质上并没有解决教育形式转变的根本问题。
(二)具体内容呈现落后
信息技术在学生课堂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呈现上显得非常滞后,脱离了时代发展脚步和历史进程,通过简单而枯燥的PPT形成讲解,依旧走在你讲我听的陈旧灌输思想道路上,这样不仅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厌学情绪降低了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对信息技术演变的创新教学形式一并失望,这对于开展教育创新和新技术结合推广工作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三)过度依赖传统教学内容
由于教师僵化的陈旧思想没有进行彻底的转变,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不利形势,这种教学状态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作为内容传输者,也依旧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机械化讲解,并没有因为加入了科技手段而产生什么好的化学反应。
二、整合途径与方法探究
(一)应用技术培养兴趣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展示更有形象生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观,让学生形象的感受课本中的知识,在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呈现中体会语文的美感。这样的新颖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进程打下好的基础。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打破固有的陈旧教学理念,抛开学生的成绩教育,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思想教育上来。这是对孩子形成兴趣爱好的最好时期,也是教师结合网络技术,引进教育新概念的最佳机会。
(二)打造生动课堂
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常常因为教师枯燥的读讲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让教师通过新技术的分析能力,探究学生们更喜欢更有学习欲望的领域,这样结合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帮助教师打造专属于班级特性的生动课堂内容,结合网络技术呈现下的独特学习情境,让学生能更有效率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三)深化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色彩和生命力,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单凭纸张上对于圆明园的描述进行理解还是略显单薄,但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延伸下,让学生亲身经历圆明园被毁的那段历史经历,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于文章感情的理解,也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也正是该篇本章所想要追求的精神实质。
(四)搭建师生平等平台
网络技术发展的最重要核心精神就是平等和分享,这与新时代下教育理念的转变方向十分贴合。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努力的创造开放平等的教育教学平台,让学生培养自身的平等独立精神。[1]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享精神的引导,建立健全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共享行为。
(五)创新学习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产生疲劳,最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于教学形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革新。例如在进行《鲁滨孙漂流记》的课程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演绎的方式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学生演,学生讲,学生听的自主学习模式。[2]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发掘课文内容的能力,还能够解放教师的部分工作,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于学生本身的精神学习和品质培养,对于教师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产生了积极意义。
(六)培养语文素养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细致深入的培养学生的艺术追求和文学素养。通过教师对于每篇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再通过网络寻找文章背后的相关背景资料,最后针对相同类型佳作的再赏析,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理解学习文章的精神实质。让学生不单单学会文章概念的基本运用,跟更接收到语文文学内涵精神力量的滋养,这对于学生培养自身的三观和健全人格有着深远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师应该通过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的结合。通过针对不同教材不同生源的具体问题,从实践出发,逐渐摸索出一套新时代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型。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品德教育,从而响应国家教育的历史新要求,为塑造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先艳.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吉林教育:综合,2017(2):100.
[2]闫海军.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C00):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