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毛伟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 安徽省 宿州市 234000
摘要: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对其终身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影响。而且,借助小学数学教学的驱动,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以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更加科学、高效、充分的教学辅助策略驱使下实现认知发展和学习成长,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重点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驱动,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具体知识特性,不同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有效性、全方位优化与指导,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思维、学会自主学习,以对于数学学习的无限热爱、饱满热情、浓厚兴趣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与初、高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构架、特性,要求上有着属于自己的定位,其主要涉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三大领域,具体包括运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六个层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加强对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必须结合学情来确定教情,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路径的拓展。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展示、反馈、交流、合作的机会,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中增强教学实效,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师生协作、生生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解学难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有效实践、释放自我中塑造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数学认知迁移与综合能力蜕变。
一、科学优化教学设计策略,关注学生认知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大多数孩子,对于诸多新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等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性,其更希望在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中学习数学,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因此,教师应该恰当利用学生这一特性,为教学设计策略优化而提供保证,为数学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一要加强对教材的探究。对于教材中的新知识,教师应该加强整合,适时拓展,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为学生认知迁移拓宽路径。同时,在教材知识处理中,教师应该更多渗透方法的指导,态度的培养,思维的激活,性格的塑造,以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全面发展,为高效课堂打造提供助力。二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构架、生活经验、学习体验等情况,并且深度剖析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基点,以确保在教学定位中能更好兼顾学生实际,为高效课堂打造奠定基础。三要加强对教法的设计。结合教材和学情,灵活变革教法,科学设计教法,让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而服务,让学生在更为科学、有效、精准的教学设计措施驱动下逐步塑造自身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感知能力。
二、有效落实课堂教学导入,彰显数学知识特性
由于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比较活泼,思维都比较活跃,为了切实集中学生的听讲注意力,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导入的设计,让学生在精巧性教学导入的驱动下,学生便可深受感染与激活,进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之中,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而奠定基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教学导入的设计,让其成为教学开启阶段的灵魂,将学生、教师、教学有机串联在一起,为高效课堂打造创设生态。在教学导入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知识内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并充分发挥教学辅助媒介的作用,用最利于学生接受,最有助于教学增效的方式,为教学推进、知识呈现、师生互动而创设条件、提供助力。例如,在《乘法交换律》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对数字之间变化规律获得充分认识、理解,以增强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在黑板出示8组数字,分别是:14×16、25×20、10×12、11×13、16×14、20×25、12×10、13×11。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两比赛,并有意使第一组与第五组、第二组与第六组、第三组与第七组、第四组与第八组协作竞赛,进而让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认识到数字先后位置的变换不会影响数字计算结果这一规律,以充分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灵活开展多元教学指导,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比较宽泛。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充分转换师生课堂角色定位,进而在教学中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组织开展具有互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探索、感知、体味中学习数学知识,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作为教学活动的推进的催化剂,让学生用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探析每一个数学公式的由来,每一个数学规律的价值,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学习个性,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满足,进而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在不断提升自我、释放自我中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塑造与多元培育。
四、结论
总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实现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措施的优化与变革,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性,既有助于学生数学发展实现,又有助于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更符合新时代教学发展倾向。因此,教师应该以深度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抓手,并将数学核心素养塑造融合至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进而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特性,不断优化教学措施,切实拓宽教学路径,充分加强教学研究,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创设生态、营造氛围,并带动学生在有效性、丰富性、多元性的课堂教学措施促使下积极投身数学学习实践,为确保学生发展实现,促进教学效能提升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156.
[2]龚卫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5.
[3]陈福,鲁成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55.
[4]赵贵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