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生活化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实践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温杭琪
[导读] 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多种,主题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里普遍采用的一种综合性课程
        温杭琪
        福建省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 364000
        【摘  要】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多种,主题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里普遍采用的一种综合性课程。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系统、科学地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本文结合小班生活化主题活动实践案例《好吃的糖果》,浅谈幼儿园生活化主题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关键词】生活化 主题活动 好吃的糖果
        引  言
        笔者以小班生活化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为例,展示活动实施中的主题由来、主题内容及不足之处,反思实践历程,为其他幼教同仁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借鉴。
一、主题由来
        寒假结束了,下学期开始了,刚返园的小四班幼儿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着有趣的话题——“我过年吃了牛奶口味的棒棒糖!”“我也吃了,我最爱吃糖了!”“我最喜欢草莓口味的糖果,我妈妈买了很多!”围绕新年主题的谈话中我们得知,春节的各种活动里幼儿对置办年货、走访亲戚、品尝美食最为喜爱,讨论起来津津有味。
        在幼儿园刚结束的“元宵游园会”活动中, “美食城”里热闹非凡,五彩缤纷的糖果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眼球,前来挑战任务再换取糖果的幼儿络绎不绝,直到游戏结束许多人还依依不舍。
众所周知,糖果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美味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捕捉到幼儿对糖果难以抗拒的爱,立足于幼儿的兴趣,我们选择《好吃的糖果》作为班级主题,开启了一段甜蜜的糖果之旅。
二、主题内容
    第一阶段:糖果世界真奇妙
        恩恩:我常和妈妈一起去超市里买糖果,超市里有很多糖果。
        思思:我喜欢彩虹糖,它的颜色像彩虹一样漂亮。
        龙龙:糖果有很多种口味,吃起来不一样,但都很甜。
        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使主题教育融于生活之中,活动伊始,我们从幼儿了解的糖果种类、颜色、味道、形状入手,通过开展亲子实践活动“逛糖果超市”、谈话活动“我知道的糖果种类”、美术活动“我认识的糖果颜色”、科学活动“彩虹糖的秘密”、数学活动“糖果找家”等帮助幼儿建立以糖果为背景的实践、知识经验网。
        第二阶段:我和糖果做游戏
        为了让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此期间,我们围绕主题活动通过投放多种可替代式材料(如:各种颜色的皱纹纸、超轻粘土等)、半成品式材料(如:各种色彩的纸盘、糖果袋)、一物多用式材料(如:各种颜色的彩棒、大小不一的盒子)供幼儿操作,让幼儿在区域中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捏一捏、折一折、画一画、串一串、涂一涂,充分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和糖果做游戏。过程中我们根据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记录,灵活地调整游戏活动区域的材料和环境,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区域环境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1]
        第三阶段:糖果好吃别多吃
        “老师,辰辰爱吃糖,有2颗蛀牙了,麻烦您多提醒他刷牙,我们每天叨叨念,可他总不听。”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完成延伸活动时,这类反馈的声音是最多的。为了帮助幼儿养成“吃糖果要适量,吃完糖果要及时漱口、刷牙”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糖果应该怎么吃?”、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小熊拔牙》、健康活动“保护牙齿”和“我会正确漱口刷牙”等内容引导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体验,过程中也及时和家长们互动、交流,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卫生的吃糖习惯。
三、不足及反思
        一段甜蜜的糖果之旅虽已告终,幼儿的兴趣高昂,并在此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层出不穷,如“糖果为什么含在嘴里就会化?”“制造糖果的人是谁?”“怎么把水果的口味放入糖果中?”,对于这些问题,我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留下一丝空白让幼儿自己去探寻、发现。
        回望这个生活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我深切地感受到,若想要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源于他们的生活且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尤为重要,同时应足够地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予以更多的支持。[2]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不停反思、调整,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生活化视角未能贯穿活动始终。此次主题活动虽基于生活化的课程理念,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活动内容进行整合,但目标的设立、过程的实施、材料的投放、活动的评价和延伸等有时会脱离幼儿真正的生活,为了突显“教”而“学”,教师有时略显刻意、主观的预设和准备反而未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2.教师对生成活动缺乏足够的支持力。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主题网络、周计划等都由老师预先设计,面对幼儿生成性的活动,尽管老师也关注到幼儿的兴趣,但缺乏足够驾驭、支持的教学能力,无法灵活地做到“以学定教”,还是常常不得不努力进行改变,使教育活动趋向于预定的计划与目标。
        3.未能充分发挥家园合力。活动中常是老师“发号施令”,推动活动的组织、开展、评价,家长只是懵懂地跟随、参与、配合、提交素材,活动的方向和速度都由老师把控,未能充分地发挥家园合力。
        4.未予以主题环境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主题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3]活动中,幼儿收集的糖果饰物和亲子制作的手工作品主要集中展示在班级的美工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环境创设过程中仍以教师为主,幼儿参与的机会不多,未做到对幼儿充分信任和放手,体现出教师对幼儿自主创设环境缺乏足够的支持能力。
四、结语
    在生活化的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浸润在生活之中,我们总能在活动里看到幼儿展示出优异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品质,他们乐此不疲地实践、操作和探索各种材料,专注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过程中迸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料。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把担心、不信任转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对幼儿的支持能力,才能使幼儿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里更自主、更放松地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雪琴.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9年第45期
        [2]韩幸霓.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研究——以中班主题活动《纸飞机》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教学案例.2019年第30期
        [3]戴美芳.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07年第1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