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杨红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因其特有的抽象性、严谨性、记忆性与低年级学生好奇欲强的心理特点和爱玩好动的身体特性相矛盾
        杨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实验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因其特有的抽象性、严谨性、记忆性与低年级学生好奇欲强的心理特点和爱玩好动的身体特性相矛盾,因此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以课本知识为纲要、让教师讲解为主导、通过课后练习去理解的封闭性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教学难题,教师们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笔者提出开放性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师值得尝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教学模式
        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开放”意思是“教师要打开学生自己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发问、自主思考、独立理解、举一反三”。具体而言首先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的巧妙构思,运用问题化教学增强学生的“问学”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思考,其次学生需要借助物理模型构建自己具有独特理解的知识架构。
         一、问题化教学打开思路
        问题的作用在于引发思考,启人心智,因此将问题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切合学生好奇的天性,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有趣生动、贴近实际、切合重点、深浅有序的高品质教学问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冲突认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知识推导能力的作用,从而彻底打开学生的数学思路。
        例如,在“两位数乘法”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应当用带有引导性的提问去启发他们的思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解决12乘14”的问题时,我们除了可以把它转化为加法,是不是还有其它更加简单的转化方法呢?”教师这时候还应当顺势引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法,在黑板上画出“十二行十四列”的点阵图,步步引导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列出的数学计算公式转化为用圆点表示的图形呢?在这样的图形你们是不是可以找到能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计算的部分呢?”,这时学生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打开了思路,想到了可以借助图对“数”进行拆分。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点征途划分为四个小块,分别用2×4=8,10×4=40,2×10=20,10×10=100进行计算,最后再把四个计算结果进行相加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直接划分为两个部分,这样计算就更加简便,一部分是“14×2=28,另一部分是10×14=140”,然后将两部分相加就可以直接得出168了”,思维逐渐活跃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同学的回答下提出了更多更简便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肯定的表扬后,还需要再次用问题引导学生从各种计算公式中提取出“拆分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会想到将12×14这个式子进行拆分呢?这个大的点阵图对我们的思考又有什么帮助呢?”
         二、物理化模型构建体系
        物理模型具体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探索数学规律或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借助采用的教学工具。教师借助物理模型讲解的突出优点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物理模型的整个思维过程都是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构建模型的思维过程理清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思维导图,将抽象纷繁的数学知识变得体系化、层次化、条理化,从而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
        例如,“植树应用题”常常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应当先让学生借助手边的事物感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手掌观察,然后回答提出的问题:“我们的一个手掌的五根手指之间一共有几个间隔呢?”,有学生在观察后回答:“四个”。教师接着追问:“那每两根手指之间?每三根手指之间?每四根手指之间呢?它们有什么共通的规律吗?”,学生在思考后回答:“间隔数总比手指数少一”,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构建简单的物理模型,就可以轻松得出“间隔数总比隔间隔的物体数量少一”的结论,。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假设窗户外面的道路长为二十米,我们每隔五米栽一棵树,道路的首尾都要栽树,那么我们总共需要多少棵树呢?”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是不是可以借助我们的手掌呢?”有的学生受到启发,回答:“可以先计算间隔数,间隔数为四”,更多的学生领悟了教师的意思:“然后借助间隔和树木的关系,用间隔数加上一就可以得出树木的数量了”,教师再次启发学生:“那么如果是公交车行驶线路总长为两千米,每隔两百米一个公交车站台,总共需要几个公交车站台?”学生再次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在思考时就可以以“道路植树问题”构建自己的物理模型,将两个问题结合对比思考,然后发现异同点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解决了。
        结语:教师教学的目标并非只是让学生记住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解知识点来领悟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仅仅是领悟还不足以让学生将老师教授的方法完全内化吸收,教师必须还要做到让学生吃透、善用、活用学习方法,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陆莲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62-63.
    [2]刘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