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赤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化学课堂应当变得更加具有效率,本文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有效延伸课外知识,运用多元化的因素完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阐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知行合一
正文: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不断的革新。教学重点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学习的方式,由点成面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网络体系,提高课堂效率。
一、有效延伸课外知识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延伸课外知识而言,并不是单纯的从时间形式上加以延伸,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在他们对于化学知识学习效果不同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后对一些学习化学知识效果不明显的学生,加以引导和教学帮助,这样有效的教学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变小了,从而树立自信心,保证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道路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外延伸就是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外活动,从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程度,结合自身特点与特长,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从中得到很好的学习。
二、利用多元化的因素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班级学生有很好的了解,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教学:第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的设计教学内容。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感,勇于大胆尝试,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特点,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会导致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化学理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在化学实验中要以更加具有探究性,实验过程具有趣味性,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满足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需求,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从而培养科学素养。
第二,结合学生吸收知识的发展规律,设计化学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学生都有信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中挖掘他们存在的巨大发展潜能。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在化学知识储备中变成更好的探究者与合作者,根据教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个体差异,有效的设计化学课堂教学。每位学生都会由于自身原因,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化学知识的吸收情况尽不相同,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化学知识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更轻松的学习氛围,搭建好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有效桥梁,充分发挥自身性格特点,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生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理论结合实际,摆脱纸上谈兵的束缚,通过实践让学生验证理论,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对身边事物有更加细致的观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利用实践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展开实操,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酸碱化学性质这堂课时,教师运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运用几种方式来净化水的问题,在讲解基本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当中进行观察,我们身边都离不开水,如果你们是水质检测员,如何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去除杂质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有的学生提出用酚酞试剂测定水溶液的酸碱性,之后用过滤的方式来分析不溶性杂质的情况,之后加入明矾来去除水中的杂质,或者用活性炭进行吸附,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用煮沸的方式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理论,把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束语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在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应当以学生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延伸教学,利用多元化因素完善教学内容,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让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强化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更强烈的积极性,发掘自身无限潜能,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确保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分析[J]. 丁福安. 新课程学习(中). 2011(11)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J]. 张骞,丰雪情,刘飞.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