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孕育芳华,真善弘扬培养桃李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沈家瑶
[导读] 近年来,初中生的品德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沈家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第二中学,江苏 苏州 215228

        【摘 要】:近年来,初中生的品德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师的班级管理也处于瓶颈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某些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缺失、态度冷漠、行为偏激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将德善品格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本文在分析了这些问题之后,提出建议和措施,希望对班级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善 班级管理 教育
     “德善”品格教育课程是一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课程。它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致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致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奠定品格基础。个人品格的完善是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德育从其本质来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格,是难以融入社会,难以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本人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格成长规律,通过德育活动及案例的形式,对中学生品格的塑造与提升进行研究。
        一、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品格教育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一般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人生规划和社会生存。包括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形成德善品格。品格教育重在将孩子从勤劳友善,推向明辨是非,积极进取,最终培养孩子的诚实、仁爱、宽厚、感恩、求真、坚持、创意等价值观。品格教育注重细节,诚如数学题目中出现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一旦学生不注意,就会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所以说品格教育就如春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德善品格更是青少年成为国之栋梁的基础,一个满腹诗书,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人如果没有一颗德善之心,就不能称之为一个优秀的青年。好的品格是人成长的基础,是未来的指路灯,就像弗·桑德所言,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青少年的素质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水平。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的诱惑使得人们忽视了品格教育。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经历巨变,从过去的纯粹、单一、封闭、保守变得融合、复杂、开放、不稳定。这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冲击着青少年,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渗透德善品格。教育的终点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会做人。综上所述,品格教育尤其是德善教育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班级管理中初中生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价值观缺失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曾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如果没有父母不在家,你身无分文,家中没有任何事物,停水停电,你会怎么办?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出去讨饭”,这样的回答让我震惊,作为少年,内心的自尊何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问道学生的人生理想,有好多学生回答“天天吃好吃的”、“有花不完的钱”。学生的价值观缺失,也是德善品格教育的缺失。拥有这样思想的人步入社会会变的自私自利,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一个班级之中如果每个学生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那么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会十分的困难,学生每个人都只想着张扬自己的个性,长此以往班风和学风都会受到影响。
         2.2 学生情感态度冷漠
         初中班级中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同学之间的情谊淡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同学问题回答错了,没有人站起来为他解疑答惑,也没有善意的鼓励,更多的是不怀好意的哄笑,甚至挖苦、嘲笑。家境富裕的同学“朋友遍天下”,家境贫困的同学却“无人问津”。这足以体现学生情感的冷漠。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也缺少了温情。老师连上四节课,却没有学生和他说一声辛苦了,父母的饭菜稍晚就会耍脾气、使性子。学生德善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内心充满温情,这样才能善待别人。
         2.3 学生性格偏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有时容易叛逆,进而产生偏激的行为。初中生早恋、离家出走、通宵上网等行为屡见不鲜。这是对付压力错误的处理方法。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学校和老师更应该多多进行品格教育,让学生培养良好品格,为他们的未来和成长铺路。这样学校就不会出现顶撞、殴打老师,或者谩骂父母的行为。
      以上情况的出现不仅是德善教育的缺失,也是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也是家长溺爱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良好品格是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的配合的。
三、德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1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风班貌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氛围包括教室布置、学生关系和班级风气。形成以德善为主导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张贴德善相关的标语,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与德善相关的小故事。教师在召开班会时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德善事迹,在班内形成一种崇德尚善的风气。学生的交往也值得教师关注,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部分。学生相处难免有矛盾和摩擦,学生在处理这类事情时应本着德善爱生的原则,为学生灌输德善思想。教师在周末或者月末应及时总结这一阶段的班级状况,对班内的优秀事迹多多鼓励,教师的评价和鼓励是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3.2 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每个班集体的风气都关系着学校的风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班级关系的关键。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整天出入学生群体之中,每天都要面对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初中班级常出现教师对学生批评过于严厉甚至辱骂学生,学生也会顶撞老师,更有甚者殴打老师。这些都是不平等的不可取的民主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的关系,教师的德善品行影响着学生,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学生良好品德也会引起老师的欣赏和喜爱,在这样相互欣赏关系的指导下,师生相处就会更加和谐。
      3.3 建立班级制度明确目标
      班级管理只靠师生的德善品格的调和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的,所以更该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保证班级秩序和管理。教师刚刚接管班级,不应急于三令五申的强调纪律,应该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等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实际制定班级公约和班级口号。还有可以采用分组管理的制度,选出小组长进行组内调节
       
      德善是中华民族的品格,青少年更应该心怀德善。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德善品格,这种运用不仅是以教师的品格影响学生,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格。在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缺失,态度冷漠、行为偏激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制定完善的班级制度,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郑富兴.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国品格教育争论的伦理学分析[J].李桢比较教育研究,2002(06).
     [2] 杨韶刚.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